春天萬物復蘇,是養肝的好時節。俗話說“吃啥補啥”,但對養肝來說,並非如此。漢代名醫張仲景說:“春不食肝”,也就是說人體在春季肝氣比較旺盛,在飲食方面無須多吃補肝的食物,否則會由於肝氣太盛而導致脾氣衰弱。
許多注重飲食養生的人都知道春季是養肝的好時節,而民間以及祖國醫學素有“以形補形”之說,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因肝虛而致“夜盲症”(缺乏維生素A),選豬、牛肝(富含維生素A)以髒補髒來治療。
泉州市中醫院中醫主任醫師劉德桓說,因為春天肝氣生發,容易出現肝火旺盛的情況,引發各種不適,如口干舌燥、大便干赤、失眠、易怒等,此時不宜食用“發”的食品。此時若再吃肝,或者食用動物肝髒過多的話,會造成人的肝火越來越旺,會給健康幫倒忙,因此要注意“春不食肝”。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春天是肝膽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而動物肝髒裡的蛋白質、膽固醇和礦物質(如銅)等含量也相對較高,所以肝膽不好以及有心血管問題的人,春天要注意少吃或不吃動物肝髒。另外也有說法認為,春天動物體內激素水平上升,動物肝髒裡容易蓄積激素,多吃對健康也不利。
春季要在飲食上養護肝髒,要少食、少鹹,少油膩,多飲水,多吃水果和蔬菜。這三多三少都是為了保證氣血循環,養護肝髒,降肝火。這同時也是心腦血管患者的飲食法則。
春季養肝,飲食上也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飲食搭配,仍建議吃一些溫性暖性的食物,如雞肉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最好配以滋陰的食物。正所謂“肝木克脾土”,肝氣旺也會傷脾,因此應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菠菜、荠菜、雞肉、雞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檸檬、橘子等。隨著雨水季節的到來,在健脾祛濕方面,可多吃薏苡仁、山藥、鲫魚、赤小豆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