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現高度疲乏,以致生活自理都困難;
(2)高度食欲不振,每天主食吃不到200g(合四兩);
(3)高度腹脹,以夜間為重,引起坐臥不安,徹夜難眠,氣短發憋。上述“三高征”單獨出現一個,若休息、飲食及自身調理不能緩解者,應立即就醫。
(4)明顯出血傾向。近期不僅齒龈出血、鼻衄,皮膚黏膜也出現出血點,注射針刺部位出現瘀斑,出現柏油樣黑便甚至是血便,化驗凝血酶原時間降至正常的40%以下,應視作有消化道出血的先兆。
(5)下肢浮腫,顏面胖腫,腹圍增加,出現腹水者;
(6)尿量日趨減少,一日尿量少於500ml者;
(7)近期出現難以控制的低熱,伴中性白細胞增高者;
(8)查出低血鈉、低血鉀和低血糖,但一般處理不能緩解者;
(9)發現患者神志反常,突然興奮多語,但語無倫次,定向、計算能力障礙者,要注意肝昏迷的發生;
(10)黃疸再次出現或前段時期較穩定的黃疸指數驟然升高。
肝病患者要注重自我護理
為避免肝病惡化,肝病患者要懂得自我的護理方式。下面提出護理三要點:
一、心情要舒暢
中醫學認為“怒傷肝”、“思傷脾”,說明憂思惱怒是能夠傷害肝髒、影響消化功能的。臨床常見情緒不好的肝病患者恢復較慢,特別是腹脹、納差、失眠、肝區疼痛等症的起伏較大。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精神因素對免疫調節有一定的影響,而肝炎的發病與轉歸又與免疫失調有關。因此,肝病患者應該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
二、勞逸要適度
肝炎急性期病人以臥床休息為主,慢性期病人以勞逸結合為好,如肝功能損害較輕的患者,做點輕微工作或散散步都可以。中醫認為“臥則血歸於肝”,近代學者也認為行動時四肢血流增加,靜臥時內髒血液供應較好,故急性期病人應以臥床休息為主,這樣對病情的轉歸較為有利。若是慢性期病人,則“常欲小勞,但莫大疲”為好。病毒攜帶者沒有任何病狀,也可以照常工作。飲食要節制中醫學認為“飲食有節”,“藥補不如食補”,說明飲食調理得法對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
三、飲食四不宜
(1)不宜飲酒:
酒精的90%要在肝髒內代謝,酒精可以使肝細胞的正常酶系統受到干擾破壞,所以能直接損害肝細胞,使肝細胞壞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動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飲酒,也會使病情反復或發生變化。
(2)不宜過多食糖:
肝炎病人每日補充一定量的葡萄糖等營養素,有利於促進肝細胞的修復。但研究證實,過多的葡萄糖在體內可轉變為磷酸丙糖,該物質在肝內合成低密度脂類物質,使血中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增多,進而誘發心血管系統的器質性病變。另一方面,肝炎病人多臥床休養,活動較少,補糖過量,可致脂肪肝形成。此外,還會發生厭食,不利於營養素吸收。
(3)不宜高蛋白飲食:
對於病情嚴重的肝炎病人來說,由於胃黏膜水腫,小腸絨毛變粗變短,膽汁分泌失調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多吃蛋、甲魚、瘦肉等高蛋白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脹等病症。另外,血氨過高是肝炎晚期病人發生肝昏迷的主要原因,高蛋白飲食可致血氨過高,從而加重肝昏迷症狀。
(4)不宜高銅飲食:
肝功能不全時不能很好地調節體內銅的平衡,而銅易於在肝髒內積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髒內銅的儲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膽汁性肝硬變者的肝髒內銅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醫學專家指出,肝髒內存銅過多,可導致肝細胞壞死。同時,體內銅過多,可引起腎功能不全。故肝炎病人應少吃海蜇、烏賊、蝦、螺類等含銅多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