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關於乙肝防治的疑問也總是特別多。而在大家比較關注的防治問題中,有六個誤區需要認清:
誤區一:日常接觸會感染
我國已經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乙肝檢測項目,但有人因此擔心會被同學、同事傳染乙肝。事實上,乙肝病毒傳播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傳播。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觸,比如共同進餐、一起工作,都不會傳播。所以,國家相關部門去年規定用人單位體檢不再查乙肝。
誤區二:“大三陽”更嚴重
乙肝的e抗原陽性即俗稱的“大三陽”,e抗原陰性為“小三陽”,均反映人體內存在乙肝病毒及病毒狀態和活躍程度。某些指標的陰轉,並不完全代表病毒得到了徹底清除,還需要判斷是病毒變異陰轉還是自然陰轉,以及是一過性陰轉還是永久性陰轉。一些乙肝患者其他指標雖然正常,但DNA檢測始終陽性,說明病情並未真正好轉,實為相關基因變異造成。因此,乙肝“大三陽”與“小三陽”不能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
誤區三:一定會母嬰傳播
身為慢性乙肝患者的母親在妊娠、分娩過程中確實容易導致母嬰傳播,但並不是每位乙肝母親必然會生出乙肝寶寶。如果育齡婦女為慢性乙肝患者,建議積極接受抗病毒治療,在控制病情後再懷孕;如果母親僅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則無需抗病毒治療,可以適時懷孕,但需定期檢查。在分娩過程中應盡量保護新生兒,並在出生後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使感染的風險大大降低。此外,也有主張在孕第七月始每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單位,以求降低胎兒感染風險。
誤區四:抗病毒治療無關緊要
乙肝病毒的持續復制及肝髒炎症是造成肝髒疾病進展的主要危險因素,及時、系統地抗病毒治療與控制炎症,如應用拉米夫啶、阿德福韋酯等核苷類藥物,和干擾素類藥物,均有利於乙肝的預後。由於對抗病毒治療認識不夠,過分恐懼抗病毒治療所致耐藥而不願意接受抗病毒治療,勢必造成肝病的惡化;或者在治療中由於依從性差,出現漏服與過早停藥,抗病毒藥物劑量不足、療程不夠也可能加速耐藥的發生,導致病毒的“復活”,疾病的反復與進展。
誤區五:治療一定要拿“金牌”
大家將完全轉陰稱為“拿金牌”,也是許多患者希望的目標。目前的確有一些藥物有助於提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陰,甚至表面抗體轉陽的比例,但這種情況只能在極少部分人群中實現。對絕大多數患者而言,盲目追求這種結果是不現實的。
若能促使乙肝DNA轉陰、“大三陽”轉為“小三陽”,說明人體內病毒得到控制、免疫功能有所恢復,會大大降低肝硬化、肝癌的發生概率。
誤區六:中藥治療無毒無害
長期以來,中藥治療乙肝在患者中有一定市場。需要提醒的是,但並非中草藥就無毒副作用。
有些中草藥與成藥均對肝髒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長期使用,可能會直接引起藥物性肝損害,並加重乙肝病情。因此,應用中草藥與成藥時,也要像使用核苷類、干擾素類藥物一樣,做到因人、因時而異,合理選用,並定期監測。
希望大家能充分認識以上六個誤區,當治則治,不該治的不要瞎治,而且要到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治療。既不要放任自流,又不要過於擔憂,以正確的、科學的態度對待乙肝,打好這場長期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