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洲學者報道,慢性丙肝患者出現非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NOSA)與特異性人口統計學特點無關,不影響就診時肝病的生物化學和組織學特點或對抗病毒治療的應答。
意大利學者T. Stroffolini博士指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經常出現非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NOSA)。目前尚不清楚,能否依據自身免疫的血清學指標區分重度肝損傷患者。
為此,研究人員選擇4個意大利肝髒病醫院收治的連續502例抗HCV陽性、HCV-RNA陽性、HBsAg陰性慢性肝炎患者,評價了NOSA與人口統計學、生物化學和組織學特點之間的關系。全部患者均進行經皮肝髒活檢。同一位病理醫師利用組織學活性指數分類法,對活檢標本評分。
結果發現,NOSA陽性的出現率為36.9%。分別有15.7%、27.3%、2.2%的患者具有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肝/腎微粒體抗體。
多變量分析顯示,丙球蛋白> 2 g/dL是可能呈NOSA陽性的唯一獨立預測指標(OR:2.1;95% CI:1.3-3.4)。其它臨床(年齡、性別、ALT、HCV基因型)或組織學特點(分級與分期評分、膽管損傷)均與NOSA無關。
155例具有NOSA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療時和治療後,未出現任何自身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
Stroffolini博士認為,慢性丙肝患者出現NOSA與特異性人口統計學特點無關,不影響就診時肝病的生物化學和組織學特點或對抗病毒治療的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