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簡稱丙肝)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全球由丙肝相關肝病引起的死亡人數每10年上升一倍,中國每年報告的丙肝病例也在逐年增高,2007年,中國丙肝發病的報告人數超過10萬人,病例數比2006年上升了30.01%,在經血源及性傳播的傳染病中占第二位。
中國工程院莊輝院士和北京地壇醫院的謝堯教授在近日舉辦的“中國肝病論壇”上同時指出:“高危人群應積極進行丙肝抗體(抗HCV)篩查,對於已經確診的丙肝患者應及早進行規范的抗病毒治療,丙肝是可以被治愈的!”
由於丙肝起病隱匿,初始症狀不明顯。人感染丙肝病毒後大都長時間無明顯臨床症狀,但病毒對肝髒細胞的破壞卻一直持續著,75%-85%的急性丙肝會轉為慢性,如果不及時治療,最終會轉為肝硬化和肝癌,為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也是丙肝防治工作中的一個難點。與丙肝帶來的嚴重危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眾對丙肝認知度低。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的《丙型肝炎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人對丙肝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有正確的認識。莊輝院士也指出,目前臨床上只有不到30%的丙肝患者得到確診,所以提高群眾以及醫務人員對丙肝的認識至關重要。
丙肝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是輸血、使用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醫療器械。凡接受過輸血,使用過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檢查、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與丙肝患者共用過剃須刀、牙刷,有過不潔性生活史,靜脈注射毒品,或者曾經有過文身、文眉、穿耳環孔等皮膚粘膜損傷的人群都為丙肝的高危人群。
莊輝院士明確指出:“慢性丙肝的檢測實現起來並不困難,對高危人群進行丙肝抗體檢測,以判斷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如果抗體檢測呈陽性,再進一步進行丙肝病毒核酸檢測,可以確定是否罹患丙肝。”即高危人群首先進行丙肝抗體(抗HCV)檢驗,如果結果陽性則進行丙肝基因(HCVRNA)監測,如果HCVRNA陰性,說明曾經感染過丙肝,但機體已經清除了丙肝病毒,這時就不需要治療了,只需定期隨訪觀察即可。如果說丙肝抗體和丙肝基因均陽性,則可以明確是丙肝患者,需要積極治療。
中華醫學會2004年發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認為,只要確診感染了丙肝病毒,無論肝功能是否業已異常,都適合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美國、歐洲以及中國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都明確指出,聚乙二醇化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是丙肝治療的標准方案。北京地壇醫院肝炎科主任醫師謝堯教授指出:“隨著丙肝治療方案的發展和優化,丙肝治療的療效也愈來愈有效,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派羅欣)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後,六成到七成患者可以獲得病毒的有效清除。”2007年歐洲肝病年會上公布的研究數據進一步證明,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派羅欣)治療後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的丙肝患者,停藥後平均隨訪至4.1年,99%患者療效持久。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利巴韋林的聯合治療方案中,派羅欣+利巴韋林聯合治療的持續應答率可達66%。
在慢性丙肝的治療過程中,持續應答率(即治療結束隨訪24周時,定性檢測HCVRNA陰性或定量檢測小於最低檢測限)是衡量治療效果的標准。規范用藥,在治療中保持利巴韋林的全程足量使用,是丙肝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的關鍵要素之一。在丙肝治療中,對患者要給於足夠的利巴韋林起始劑量,而在治療過程中,在考慮患者的耐受性下,應盡量維持利巴韋林足量用藥。謝堯教授強調:“在丙肝治療方案中,利巴韋林是不可或缺的。利巴韋林的參與能夠有效預防復發,提高療效。”
最後,莊輝院士強調:“如何提高社會對丙肝的正確認知,如何幫助有危險因素的人群及時檢出丙肝並及早治療,這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努力。這是一個醫務界、學會、協會、民間組織、政府部門以及媒體攜手才能完成的任重道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