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過輸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單采血漿還輸血球、腎移植、靜脈注射毒品、性傳播、母嬰傳播等傳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較廣,更容易演變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丙肝往往被稱為“偽裝殺手”,潛伏時不動聲色,十幾年後卻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科學界對這一病毒“知之不深”,有效的實驗感染模型和完備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成為各國研究重點。
勿頑固,有“捷徑”可循
專家在今天上午舉行的第89期東方科技論壇上建議,加緊基礎研究的同時,丙肝防治可適當“走捷徑”:在預防丙肝發展成肝癌、切斷傳播途徑、輸血後定期檢測等方面有所突破。
目前,全球約有1.7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慢性率高達70%,每年新發丙型肝炎感染病例約3.5萬例。我國的感染者約4000萬。
丙型肝炎病毒的自然感染的宿主僅限於人類和黑猩猩,建立理想的實驗模型是研究其生物學特征及藥物篩選和疫苗效果評價的關鍵之一。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目前國內外公認有效的也只有干擾素,同樣應該早期治療。臨床上傾向聯合用藥。例如,干擾素加胸腺肽或干擾素加病毒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