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肝病研究水平正在縮小與國際間差距,而我國肝癌手術治療數量和療效則保持國際領先地位,上海研究人員在其中功不可沒。僅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手術切除的肝癌病人中,就有415例生存5年以上。這是昨天開幕的第四屆上海國際肝癌肝炎學術會議上傳出的消息。
由湯钊猷、吳孟超、聞玉梅等院士、教授領銜的上海肝癌、肝炎研究和診治,十分注重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相結合,全國最大的兩個肝癌治療中心——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和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都在上海。他們的實踐證明,外科切除仍為肝癌治療的最有效手段。據了解,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手術切除肝癌病理數已過4000例,在415例生存5年以上的病人中,有119例生存10年以上;1100余例小肝癌手術切除後五年生存率達63.7%,10年生存率可達44.5%。除了在手術治療上創出一系列佳績外,上海研究人員在射頻消融、微波固化、調強化療等新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上均有新發展,肝癌的生物治療也開始受到重視。在基礎研究中,肝癌的復發轉移成為上海研究人員日益關注的熱點: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具有高轉移特征的人肝癌模型和人肝癌細胞株;在肝癌染色體基因組改變的研究中,發現了染色體8p的缺失與轉移有關。肝癌相關基因及腫瘤血管的研究也已趕上國際先進水平。抗復發轉移的干預治療研究提示干擾素很有可能有效地預防肝癌的復發。
在肝炎研究方面,我國對肝炎病毒的變異已有深刻了解。我國自制的基因重組乙型肝炎疫苗已得到應用,覆蓋率達85—90%,預防效果達90%;新的基因疫苗和治療性疫苗也已研制;乙肝治療中拉米天定和長效干擾素都已進入臨床。在對丙型肝炎傳播途徑和自然病程的了解中,我國學者作出了較大貢獻。干擾素和利巴韋林合並治療丙型肝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長效干擾素的療程也較好。我國學者還對庚型肝炎、輸血傳播性病毒(TTV)的關系做了較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