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癌 >> 肝癌常識 >> 古代中醫對肝癌的認識

古代中醫對肝癌的認識

  中國古代,大概也是有肝癌的。當然,還沒有從出土的屍體中發現過肝癌。

  從中醫古籍中,可以發現一些類似有癌征候的描述。在中醫最早的一些書籍中,描述一種叫“息贲”的病,它的征候是:“在右脅下,覆大如杯”。還有一處叫“肥氣”的病,也是“在脅下,若覆杯”。很可能都是描寫肝區的腫塊。

  至於肝癌常見的其他症狀,像黃疸、腹水,中醫書中也早有描述。黃疸都歸於“黃疸門”中,腹水則稱為鼓脹。

  中醫歷代的書籍中,還有一些醫案,也很像肝癌。大約在元代,十三世紀時,有一位名醫叫羅天益,他治療過一位病人。“病積”,也就是有腹部腫塊的意思。症候是“臍左連脅如覆杯”,有一個較大的腹塊。“腹脹如鼓,有青絡脈,喘不能臥”,指出腹水很多,已經不能睡平,腹壁可見明顯的靜脈。“自利完谷”,腹瀉得厲害。“日晡潮熱、夜有盜汗”,很像腫瘤熱。肝癌的腫瘤熱,常見的就是下午發熱,夜間大汗出。

  再舉一個例子。清代雍正、乾隆時一位醫生,叫陳士铎,他記載了一個病例。病情是“脅痛之極,手按痛處不可忍”,還有“兩脅脹滿”、“發寒、發熱”。他稱這種病叫“肝痛”,認為是“肝葉生瘡”。當然,都沒有病理,那時候也不會有。事實上,原發性肝癌沒有經過探查而要有病理證實,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後的事。盡管沒有病理,但症候是像的。更重要的是,治療這類病的一些原則,確實還在目前的臨床上應用。

  上面所舉羅天益的一個例子,就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治療原則,叫做“養正積自除”。這是在金元時代,他們那個學派所提出的一個觀點和治則。

  治療腫瘤,中醫有很多治則。而治療肝癌,“養正積自除”是最主要的一個治則。為什麼呢?可以再引一段羅天益的話:“養正積自除,猶之滿座皆君子,縱有一小人,自無容地而出,今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而且《內經》雲,“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滿實中有積氣,大毒之劑尚不可過,況虛中有積者乎?”

  多數肝癌病人,確實就是“虛中有積”。也就是身體髒器虛損,而又有“積”――癌腫。癌病人的虛,在其初起和中晚期,以脾虛為主。因此健脾治療,在肝癌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脾虛,所以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瀉便溏。脾虛會引起“氣滯”,而有腹脹、脅痛等。脾虛氣滯又會引起“濕”、“熱”,而有腫瘤熱、黃疸之類。也會有“血瘀”,而有肝區疼痛,手不可按的情況,已是相當後期了。治療就是根據這些病機變化。以健脾為主,同時再配合理氣,或者化濕、清熱等藥物。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