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癌 >> 關於肝癌 >> 3/4的肝癌病人可長期生存下來

3/4的肝癌病人可長期生存下來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國其病死率僅次於胃癌。肝癌早期可以手術切除,治療效果較好,據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報道,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後的五年生存率為72.5%。因此,治愈肝癌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一旦錯過手術時機,便難以治愈了。

  要早期發現肝癌,需要肝癌高危人群定期去醫院作防癌檢查。研究發現,肝癌高危人群是40歲以上的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所謂感染者,包括:有明確乙肝或丙肝病史的病人;診斷有乙肝、丙肝所造成的肝硬化病人;並無肝炎病史、也未被診斷為乙肝、丙肝所造成的肝硬化,但在血液中能檢查到乙肝或丙肝抗原抗體的病人,即通常所說的澳抗陽性(表面抗原陽性)、大三陽、小三陽或丙肝抗體陽性的病人。

  肝癌高危人群一般應每六個月去醫院做一次防癌檢查,肝癌的防癌檢查項目包括:甲胎蛋白化驗、B超檢查、CT檢查和磁共振檢查等。

  甲胎蛋白的英文縮寫為AFP,這是一種很奇異的蛋白質。在胚胎時期,胎兒的肝細胞能產生這種蛋白質,所以被稱為胎兒蛋白。胎兒一旦出生,其肝髒便不再制造這種蛋白質了。所以除新生兒外,人們的血液中不該含有這種蛋白質,或者僅含有一點點甲胎蛋白的痕跡,一般不超過每升血20微克。但是,如果肝細胞變成了癌細胞,肝癌細胞就又能產生這種蛋白質了。所以,如果人體內甲胎蛋白高於每升血400微克,便很可能患上肝癌了。當然,肝癌由小到大,甲胎蛋白也由少到多,如果每升血中甲胎蛋白不足400微克,也必須警惕肝癌。

  一旦發現甲胎蛋白增高,應查找增高的原因。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可引起甲胎蛋白增高,診斷比較容易。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動期也可能產生一定量的甲胎蛋白,但此時應仔細辨別,因為肝癌又常常發生在肝炎、肝硬化的基礎上。此時,可作甲胎蛋白異質體檢查,如若小扁豆凝集素結合型甲胎蛋白在甲胎蛋白中的含量大於25%,則很有可能是肝癌,也可以作γ-谷氨酰轉肽酶同二酶(GGT)、異常凝血酶原(DCP)、巖藻糖苷酶(AFU)等檢查,有助於確診。不過,這些檢查的結果缺乏特異性,即在肝癌以外的疾病,如肝硬化、胃腸道腫瘤等中也可有陽性的結果。

  雖然甲胎蛋白升高大多發生在肝癌中,但也有30%~40%的肝癌病人血液中查不出甲胎蛋白。因此,在防癌篩查中,除了檢查甲胎蛋白外,超聲波檢查也很重要。在臨床上,有經驗的超聲波醫生甚至可以發現直徑只有一厘米的“小肝癌”。若超聲波檢查發現肝髒有占位性病變而又不能確定診斷時,最好作CT檢查。CT檢查可以顯示肝癌的大小、多少、部位以及與大血管、大膽管的關系,對於肝癌的確診與定位皆有重要價值。

  有時,為了鑒別肝癌與肝血管瘤,可作注射碘造影劑的增強掃描,以使肝內病灶更清楚地顯現出來。但是,對碘過敏的病人或經CT檢查仍不能確診的病人,可做磁共振檢查,若仍不能確定,則需要做肝動脈造影檢查。肝動脈造影是一種侵入性檢查,只在經非侵入性檢查仍不能確診時方可應用。另外,診斷特別疑難的病人,可以在超聲波指引下作肝穿刺取活組織作病理學檢查,不過一般皆不需要。

  總之,肝癌高危人群必須重視肝癌的防癌檢查,抽點血,有的醫院甚至只需在手指頭采幾滴血做一個甲胎蛋白檢查,再做一個超聲波檢查,早期肝癌便可能被發現,一個嚴重威脅生命的魔影很可能就此被消除了。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