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陳姨是一名退休老師,平時生活作息規律,身體也不錯。但最近一次體檢把她嚇了得不輕--陳姨肝髒超聲報告表明單發肝囊腫,直徑為3cm。陳姨如臨大敵,緊張得寢食難安,雖然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但陳姨還是急匆匆地趕到了醫院裡。
醫生仔細看了陳姨的體檢報告,超聲顯示她的肝囊腫很小,且沒有症狀,告訴她不需要治療,只要定期復查即可,完全不用過度焦慮。陳姨這才松了口氣,不過她還是有疑問,肝上長了東西不用治療,行嗎?
在日常體檢中,不少人像陳姨那樣,被檢出有肝囊腫,便憂心忡忡。“肝囊腫”這個名字的確嚇人。實際上,肝囊腫就是肝裡的“水泡”,它是一個肝髒良性病變,既不會惡變成癌症,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患者卻常常因為這個名字而過分擔心,頻頻就診、咨詢。
為何會患上肝囊腫?目前肝囊腫的形成機制尚不明確,醫學認為多與退行性改變有關。肝囊腫的好發人群多見於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有家族集中性發病傾向。一般直徑小於3cm的囊腫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多是在常規體檢的時候發現。當囊腫體積增大,直徑大於5cm時,可壓迫周圍的組織器官,產生輕微不適感,若合並出血、感染時可能有局部疼痛、發熱等症狀,通常情況下囊腫極少發生破裂。
提到治療,一般對於直徑小於5cm的囊腫可定期隨訪觀察,不必急於處理,但一定要注意定期檢查。肝囊腫對多數患者無威脅,一般不需要處理,無有效的藥物療法;甚少自發破裂,即使破裂,囊腫內流出的液體對人體也無害;可以正常工作和運動,無需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及工作環境;由於至今尚未發現肝囊腫的形成與某些食物有關,故無需忌口。但為了觀察囊腫的變化情況,醫生建議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B超檢查。對於直徑大於5cm的囊腫,尤其是出現不適症狀,影響工作和生活,可考慮手術或腹腔鏡治療,總之,都應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