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疾病已經成為生活當中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肝髒類疾病,肝硬化疾病發生之後影響患者的肝髒健康,對於患者身體健康的威脅也是比較大的,那麼出現了肝硬化疾病到底會產生哪些症狀呢?我們一起去跟隨小編詳細的了解一下。
1、一般症狀,疲倦乏力為早期症狀之一,此與肝病活動程度有關。產生易疲勞乏力的原因與食欲不振攝入熱量不足以及糖類、蛋白質、脂肪等中間代謝障礙,熱能產生不足有關。另外由於肝髒損害或膽汁排洩不暢時血中膽鹼酯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乳酸轉化為肝糖原的減少,肌肉活動後乳酸蓄積過多之故;體重下降也為常見症狀,主因食欲減退,胃腸道消化吸收障礙以及體內白蛋白合成減少等;低熱原因可能系肝細胞壞死,炎症活動或由於腸道細菌產生的內毒素等致熱物質經側支循環,進入體循環,未經肝髒滅活而引起。此外肝髒不能滅活致熱性激素,如還原尿睾酮等也可發現。
2、消化道症狀,常有食欲不振或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與肝功能障礙和門靜脈高壓,使胃腸道阻性充血而分泌與吸收功能發生紊亂所致。晚期出現腹水或消化道出血。
(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痔靜脈曲張:均可引起大量出血,其中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多見。表現為嘔吐大量鮮紅色血並有黑便。出血常迅猛,病人可陷入休克甚至死亡。大量出血時可排出血便。痔靜脈出血為鮮血便,但較少見。
(2)胃黏膜病變:常為肝硬化的並發症。由門脈高壓引起的稱為門脈高壓性胃病。門脈高壓引起胃黏膜和黏膜下血管(包括毛細血管、小動脈和小靜脈)普遍擴張、扭曲,形成動靜脈短路和血管瘤,黏膜下靜脈動脈化所致。內鏡下的特征性表現為充血性紅斑、“馬賽克征”或“蛇皮征”。一般在彌漫性充血、水腫的基礎上出現散在的紅斑,中央明顯發紅,周邊漸淡,紅白區對比顯著,界限清楚。有的呈明顯的蜘蛛痣樣改變,常可伴有散在的甚至彌漫性的糜爛、出血或小的潰瘍。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其出血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緩和,可有嘔咖啡色物和黑便。
(3)消化性潰瘍:在肝硬化病人比正常人發病多,據報道其發病率在臨床屍解中分別為18.6%和17.7%,十二指腸潰瘍多於胃潰瘍。其發病原理可能為:
①食物中的組氨酸經脫羧後形成組胺,在肝髒內解毒。肝硬化時解毒功能低下,側支循環形成後存在於門靜脈的促胃液分泌的物質組胺、5-羟色胺均不經肝滅活直接入體循環而使胃酸分泌增加。
②門脈高壓時,上消化道黏膜下靜脈及毛細血管擴張、淤血引起黏膜微循環障礙、代謝紊亂,黏膜細胞壞死,形成糜爛、出血,嚴重時發生潰瘍。
③肝硬化時常伴有內毒素血症,腸道吸收內毒素經側支循環入體循環,加重黏膜屏障的破壞而發生潰瘍及消化道出血。
④肝腎綜合征時有毒物質的貯留直接破壞黏膜屏障。
⑤感染作為應激因素而發生潰瘍。急診內鏡檢查報道肝硬化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由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引起者占24%~41%,而非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占45%~76%。
(4)反流性食管炎:腹水病人由於腹壓增高,引起胃液反流入食管,侵蝕食管黏膜發生炎症而致食管靜脈破裂大出血。
(5)腹瀉:相當多見,多為大便不成形。由於腸壁水腫,吸收不良(脂肪為主),煙酸缺乏等。
(6)膽系感染、膽結石:肝硬化合並此症均高於非肝硬化者。膽系感染多為慢性病毒性感染。膽結石的原因系由於慢性溶血、巨脾分泌溶血素及膽系感染而形成膽紅素鈣結石。
3、營養不良的表現 消瘦、貧血、有各種維生素缺乏症。如夜盲、皮膚粗糙、毛囊角化、舌光滑、口角炎、陰囊炎、脂溢性皮炎。指甲蒼白或呈匙狀、多發性神經炎等。
4、血液系統表現 出血傾向多見,由凝血因子缺乏及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而引起皮膚黏膜出現出血點或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常有月經過多。脾功能亢進時,對血細胞的生成產生抑制作用及對血細胞的破壞增加,使紅、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貧血可因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引起。溶血性貧血可因脾功能亢進引起,病情較輕,臨床不易辨認。肝炎後肝硬化還可合並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血液病(血小板增多症、急粒白血病、慢粒白血症、慢性淋巴性白血症及Evans 綜合征)。
看了文章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肝硬化疾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知道了這樣的疾病發生之後會有怎樣的症狀表現,所以在以後我們一定要注意好自己身體的變化當出現症狀的時候,那麼有可能就是患了肝硬化疾病,一定要及時的做好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