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硬化 >> 肝硬化常識 >> 藥物性肝硬化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藥物性肝硬化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藥物性肝硬化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能引起不同肝損害的藥物種類繁多,約200種以上,其中有非類固醇解熱鎮痛藥物如醋氨酚、肌松藥、麻醉藥、抗驚厥藥、抗生素、抗真菌藥和抗寄生蟲藥、抗結核藥、抗癌藥和免疫抑制藥、激素類藥、口服降糖藥、抗甲狀腺素藥、H2-受體阻滯劑、精神病治療藥等等。據統計,藥物性肝損害的患者,約占所有藥物反應病例的10%~15%,其發生率僅次於皮膚粘膜損害和藥物熱。

  藥物引起損害可分為可預測性(通常是劑量相關性)和非預測性(或特異體質,常與劑量無關)。可預測性損害可復制動物模型,常損傷到肝小葉某些特定部位,由於與劑量有關,因而稱這類藥物為“直接肝毒性”藥物。非預測性損傷常為彌漫性,推測是藥物的過敏反應,免疫機制是肝細胞損傷的直接原因。非預測性損傷不能復制相應的動物模型。

  現在的觀點認為:非預測性損傷是由於某些藥物在生物轉化過程中產生了對肝髒有毒的代謝產物,從而引起肝髒病變。由於個體的藥物代謝途徑和速率的差異,特別是P450活力變異,解毒機制差異等,使毒性代謝物在肝內增多,因而使某些個體易發生肝損害。

  藥物可引起幾種類型的肝硬化:①大結節性或壞死後肝硬化,通常是由藥物性慢性活動性肝炎或亞急性肝壞死發展而來。②伴有脂肪變性的肝硬化,形態學上為小結節或大結節性。③膽汁性肝硬化。④淤血性肝硬化,由肝靜脈或肝內小靜脈閉塞(如6-巯基嘌呤)引起。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