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毒的潛伏期最短15天,最長45天,平均30天。感染了甲肝病毒後,有相當一部分人,可沒有任何症狀,甚至肝功能檢查也正常,而到恢復期卻可產生甲型肝炎病毒抗體。另一部分人經過2~6周的潛伏期後才出現臨床症狀,但不同的人臨床表現可有不同。根據甲肝臨床症狀輕重不同急性黃疸型與急性無黃疸型。(1)、急性黃疸型甲型肝炎的臨床過程甲肝可分黃疸前期、黃疸期、恢復期三個階段,一般總病程約2~4個月。
黃疸前期:病人大多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腹脹等症狀。亦有少數患者並無明顯黃疸前期症狀而直接進入黃疸期.可有肝區壓痛及觸痛,皮疹,尿膽紅素陽性,肝功能檢查ALT升高,抗HAV—IgM陽性等症狀。此期短者2~3天,長者2~3周,平均5~7天。
黃疸期:各種典型症狀和體征先後出現,年色逐漸加深,繼而鞏膜黃染,皮膚逐漸變黃,約於1~2周內達高峰,此時可有短期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 ,心動過緩等現象。約在2!3周內恢復正常65%患者肝腫大至肋緣下1~3cm,可有輕度脾腫大。整個黃疸期持續2~6周,也有短者2天,長至95天或更長者。
恢復期:黃疸消退而臨床上症狀減輕以至消失。此期持續時間2周至4個月不等,平均1個月左右。90%以上的病人在起病後半年內完全恢復。
(2)急性無黃疸型甲型肝炎 :為臨床最常見的類型,占急性肝炎病例的90%以上。其臨床症狀較輕,僅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腹脹和肝區疼痛等症狀,少數病人有發熱、惡心、腹瀉等症狀。體征以肝腫大為主,脾腫大為少見。相當多的病人僅有體征和肝功能改變,在普查時才被發現。一般3個月內恢復正常 。
有的人無症狀,轉氨酶只有短暫升高後即恢復正常,或根本不升高,而只有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1:4000以上陽性,到恢復期IgM抗體消失,代之以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