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膿腫是肝髒的化膿性炎症,它是由阿米巴原蟲或細菌感染引起。阿米巴肝膿腫由阿米巴結腸炎發展而來;細菌性肝膿腫可由敗血症、腹腔感染直接蔓延、臍部感染、膽道蛔蟲等引起,常見的細菌為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或厭氧菌等。此病在農村較為多見。
不規則的膿毒性發熱,尤以細菌性肝膿腫更顯著。肝區持續性疼痛,隨深呼吸及體位移動而增劇。由於膿腫所在部位不同可以產生相應的呼吸系統、腹部症狀,常有腹瀉病史。細菌性肝膿腫還常出現黃疸。因此,應詳細訊問既往病史,尤其發熱、腹瀉史,發病緩急、腹痛部位,伴隨症狀,診治經過及療效。 對阿米巴肝膿腫的治療主要使用甲硝唑,每天3次,每次0.4克,10-30天為一療程;或使用替硝唑,每天1次口服2.0克,連服3-5天;或使用氯喹開始2天,每天服1.0克,以後每天0.5克,共服20天。 細菌性肝膿腫可用甲硝唑再加用一種抗菌素,如氨苄青霉素、先鋒霉素等。 肝膿腫病人除了要注意用藥外,還應注意生活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