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下了幾天陣雨,但天氣仍悶得出奇。一支由市、縣兩級疾控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組成的特別小組,依舊奔走在巷陌田間,采集豬膽汁、糞便、污水等標本,調查研究我市戊肝病毒的傳播鏈條。
“當前,全球每年有2000多萬人感染戊肝病毒,300多萬人發病,5.7萬人死亡。我國是戊肝高流行區之一,沿海地區的防控形勢尤其嚴峻。”剛剛從中華預防醫學會在新疆喀什召開的“戊肝防控助力一帶一路健康發展高峰論壇”上趕回來的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鄭俊傑受訪時表示,目前,國家非常重視戊肝防控工作,將建立全國戊肝監測網絡,開展戊肝研究,還將在發病率較高的地區深入開展戊肝監測和防控工作,進一步保障“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人民健康。
煙台,義不容辭地承擔了國家級戊肝監測項目,從2008年就率先在全國建立起覆蓋所有醫療機構、疾控機構的戊肝監測網絡,對醫療機構發現的所有疑似戊肝病例,疾控機構能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核實及疫點處置。更令人矚目的是,市疾控中心與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中心、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環境實驗室合作研究,首次獲得了中國人種戊肝病毒的基因全序列。
應對戊肝,煙台已然鋪開一張缜密的防控大網。
聯防聯控戊肝防控刻不容緩
“我市形成以政府為主導,衛計委、宣傳部、教體局、畜牧獸醫局等多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機制。”
很多市民談甲肝、乙肝色變,對戊肝卻一無所知。對此,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姜梅表示,“目前看,戊肝的危害性被嚴重低估了。”“我國是肝炎大國,在病毒性肝炎的大家族中,除了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外,還有一位重要的成員叫戊型肝炎。水和食物污染都可引起戊肝發病。我國新疆共發生過3次戊肝暴發,主要是飲用水污染引起,1986年新疆南部地區戊肝大流行發病近12萬例,死亡707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戊肝流行,嚴重危害群眾健康。我市一直以來以食物引起的發病為主,因此大多數為散發病例。”姜梅介紹說,戊肝病毒是已知的病毒性肝炎中發現最晚的病毒,公眾普遍缺乏對戊肝病毒的認識,近九成市民未聽說過戊肝。而實際上,來自全國的疫情數據顯示,全國戊肝發病例數已連續兩年超過甲肝,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要病因。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從全省范圍來看,沿海地區的防控形勢尤為嚴峻,發病率遠遠高於內陸,病例數占了全省的半數以上。
原因何在?
這要從戊肝病毒和其傳播途徑說起。
據了解,戊肝危害遠高於最早發現的甲肝,病死率約為甲肝的10倍。“戊肝平均潛伏期40天,感染後一般發病急,通常表現為發熱、疲乏、食欲不振,有時伴有肝脾腫大、肝區壓痛等”,姜梅說,感染後更容易出現黃疸,表現為眼白、黏膜及皮膚組織黃染,小便呈茶褐色,重症患者會出現極度乏力、嘔吐、意識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
研究發現,戊肝的傳染源很廣泛,主要經消化道傳播,還可通過輸血及母嬰途徑傳播。除人之外,一些家養的動物,豬、馬、牛、羊、雞等十余種動物都是戊肝病毒的宿主,蛤、牡蛎、貝類、蟹等水產品也可以攜帶戊肝病毒,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動物內髒和海產品都有可能感染戊肝病毒。“從這個意義上說,沿海城市的居民多喜食海產品,正值夏季,市民又喜歡在街邊吃燒烤或者生吃海鮮,這都造成了沿海地區的戊肝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姜梅告訴記者,多年的監測也發現,我市各縣市區均有戊肝發生,疫情沿黃海由南向東、向北沿海岸線逐步擴散。
煙台作為一座沿海開放城市和旅游城市,疫情的防控尤為迫切。據悉,我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戊肝防控工作。市政府已將戊肝防控納入政府重點傳染病防控,成立由分管市長任組長,41個成員單位負責人為組員的傳染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衛計委、宣傳部、教體局、畜牧局等多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機制,為防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疫情監測煙台疾控在行動
“建立起覆蓋所有醫療機構、疾控機構的戊肝監測網絡。”
穩扎穩打,方能從容應之。
早在2008年,市疾控中心就在全市建立起覆蓋所有醫療機構、疾控機構的戊肝監測網絡,對所有疑似戊肝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核實和疫點處置。同時,開展了沿海地區戊肝發病危險因素、人群感染狀況、戊肝疾病負擔等基線研究,掌握了戊肝的流行模式,確定本地戊肝病毒基因型別。
牽手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中心和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環境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盡管戊肝是傳染病防控的處女地,很少有可借鑒的經驗,但大家都堅持下來了,而且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結果。”鄭俊傑主任由衷地說。
據她介紹,2009年,市疾控中心正式與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中心和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環境實驗室開展合作,期間完成了數千份戊肝病例資料的收集、錄入、審核、分析及病人血、糞便標本的收集工作。為查找戊肝病毒,需要采集豬膽汁和豬糞便等標本,市疾控中心免疫預防科的同志們頂著酷暑到養豬場采集標本,更遠赴廈門大學進行戊肝病毒檢測,摸索標本采集處理方法和實驗室檢測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的研究成果令國家疾控部門感到震驚:首次獲得了中國人種戊肝病毒的基因全序列,發現戊肝病毒iv型a亞型是我市本地致病株,此研究結果為國家戊肝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事實上,應對嚴峻的戊肝防控形勢,煙台疾控一直在行動:
―――依托大疫情監測網絡,建立覆蓋全市的戊肝監測系統。在全市298個疫情網絡直報單位(醫療機構)中設立298名戊肝疫情專報員,對本醫療機構發現的所有疑似病例,進行網上報告,並協助開展病例調查和標本采集,摸清戊肝的傳播途徑,查找危險因素;
―――依托13個縣市區疾控中心,成立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隊。每個縣市區培訓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員和數據錄入員,對工作隊成員開展定期培訓以及質量控制。所有監測病例要在病例報告後及時按照統一的調查表進行個案調查,采集病人血清標本和糞便標本進行檢測。
―――經過幾年努力,建立了煙台市戊肝監測大數據,摸清了社區人群感染率、重點人群感染率、動物感染率,首次獲得了本地戊肝病毒核酸基因型。
……
扎實的理論研究與專業的流行病學調查,換來了這些看似平常卻極具指導意義的數據:
多因素研究顯示,食用不潔食物(如未煮熟貝類、肉類)、喝生水、喝酒、外出就餐是戊肝發病的危險因素;除人外,豬、牛、狗、羊等家養動物也可以感染戊肝病毒。人群感染戊肝病毒後,年齡越大,感染率越高,症狀越重,病死率越高。
目前,結合世界肝炎日的宣傳,市疾控中心已派出專業團隊深入社區、養豬場等場所,開展新一輪的戊肝防病宣傳,讓研究成果惠及更多港城市民。
“重點”突破特殊人群要警惕
“戊肝對孕婦、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和嬰幼兒殺傷力更強。”
時值盛夏,很多市民都喜歡全家一起出去喝啤酒吃燒烤。家住開發區的劉勇一家,卻因此“惹上了麻煩”。
原來,不久前,劉勇的父親突然發起高燒,測溫達到39℃左右。本以為得了普通感冒,就去附近醫院開了消炎藥跟退燒藥,發燒雖緩解了,但人還是很倦怠,渾身沒勁,皮膚也泛黃。
幾天過去了,眼看著老人的情況不見好轉,劉勇又帶父親去醫院做了個全身檢查。“這回查了肝功能,發現竟是得了戊肝。”當時疑惑不已的劉勇說,“戊肝是個什麼病?怎麼傳染的?之前從沒聽說過。”
在市疾控專家的幫助下,劉勇找到了答案:一個月前,劉勇曾帶父親到海邊游玩,還在附近的燒烤攤吃了頓燒烤,“都是吃了不潔或者沒煮熟的肉串惹的禍”。既然一起吃的燒烤,劉勇為何沒有出現戊肝症狀?對此,專家表示,戊肝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人群對戊肝病毒普遍易感,但老人、孕婦、兒童等抵抗力、免疫力相對低的群體更容易感染。兒童感染後,多表現為亞臨床型,成人則多為臨床型,戊肝病毒對孕婦、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殺傷力更強。
時間回到今年春節,萊山區一家三口從外地回煙過春節時,也曾因為外出就餐食用不潔的食物而全部染上戊肝病毒。相比起來,家裡老人和孩子的症狀要更重一些。“經過持續跟蹤調查,我們發現戊肝發病以中老年人為主,老年人占發病的7成以上,且一半以上的人合並有基礎疾病,因此感染後一般症狀較重。”姜梅介紹說,孕婦感染戊肝則會引起胎兒流產、早產、死胎,1/3感染孕婦自身會出現重型肝炎,死亡率更是高達20%。自身已是慢性肝病患者的市民,44%-83%有重疊感染戊肝的風險,而且容易形成重症,感染後死亡率高達75%。
對老人、孕婦等重點人員的防治,直接關系到全市戊型肝炎的防控水平,一直是我市戊肝防控的重中之重。眼下,市疾控部門已建立起戊肝宣傳專業團隊,利用“健康教育大講堂”,進社區、鄉村、豬場等場所針對重點人群開展防病宣傳,還精心制作了戊肝flash宣傳片在182個預防接種門診滾動播放。“肝炎,是世界性重點防治疾病。發現最晚的戊肝,近年來也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鄭俊傑主任說,下一步,市疾控中心重心將在開展戊肝監測、防控科研、戊肝疫苗等多個方面發力,積極發動和協調各方社會力量,共同做好我市的肝炎防治工作,讓煙台人的生活遠離肝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