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其他肝病 >> 4大因素導致嬰兒肝炎綜合症

4大因素導致嬰兒肝炎綜合症

  嬰兒肝炎綜合症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呢?我們來嘻嘻數一數吧。

  多數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經積極治療後,恢復較好,但少數遺留神經系統等後遺症。IHS致病因素多,主要包括感染、遺傳代謝缺陷和先天性肝膽發育異常等。

  1.疱疹病毒

  (1)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CMV是引起人類感染性疾病最常見的病毒之一。在美國約54%的成人在30歲左右發現有CMV感染。我國是CMV感染高發區,盡管有地區差異,平均感染率仍高達80%~90%。

  80年代報道IHS病因中CMV感染居第2位,僅次於HBV感染,隨著CMV檢測技術的廣泛開展,現發現其感染為IHS的首要病因,IHS中CMV感染率高達63.1%,遠高於HBV感染率。母嬰傳播是嬰兒CMV感染的重要途徑。

  在發達國家,活產兒CMV先天性感染率為0.6%~0.7%。而國內報道差異較大,在1.1%~27.2%之間;先天性感染患兒中10%~12%在新生兒期即可表現為高膽紅素血症、肝脾腫大、腦畸形、脈絡膜視網膜炎等。

  先天性CMV感染可致肝膽系統受損,病變可累及肝細胞、肝內膽管上皮細胞,引起膽管炎症反應致膽汁淤滯或膽道閉鎖。有研究結果顯示35名患有肝膽疾病的新生兒中14名血清CMV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和IgM為陽性,9名患兒肝組織中及7名患兒肝門處檢測出CMVDNA,而對照組則無陽性發現,提示CMV感染與肝膽病變密切相關。

  非先天性感染包括圍產期和生後感染,大多是隱性感染,少數出現症狀。一般認為非先天性CMV感染具有和其他病毒感染相似的特點-自限性,除少數發生重症肝炎和肝衰竭外,均有緩慢自行緩解的傾向。

  國內有研究結果顯示CMV生後感染組嬰兒的母乳喂養率為87.76%,未感染組為61.43%,兩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非母乳喂養是產後CMV感染的重要保護因素,同時在研究中未發現產後CMV感染對嬰兒期健康和生長發育有明顯不良影響。

  (2)單純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感染:HSV可分為HSV-1和HSV-2。在美國,每年約有1500例嬰兒感染HSV,其病死率或中樞神經系統累及率超過50%。McGoogan等對15例年齡<6個月的HSV肝炎患兒進行研究,發現由HSV-2引起者占67%,提示HSV-2是嬰兒HSV感染的主要血清型。

  嬰兒HSV感染可損害各個器官系統,表現為發熱、氣促、抽搐、出血性休克、肝炎等,新生兒感染病情更重。嬰兒感染HSV可有各種不同的表現,輕者僅有輕度轉氨酶增高,重者可發生暴發性肝衰竭甚至死亡,病情凶險、進展快。HSV-1和HSV-2都可導致嬰兒暴發性肝衰竭、致死壞死性肝炎等。

  肝活組織檢查發現HSVDNA,檢測到HSV特異性抗體均是協助診斷HSV感染的有力依據。PCR檢測HSVDNA為陽性、無皮損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及膽汁淤積均提示疾病預後不良;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越高,預示患兒出現死亡或需肝移植的可能性越大。

  (3)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人是EBV惟一的自然宿主。口一口傳播是重要的傳播途徑,還可通過輸血傳播。EBV感染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最常見的為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嬰兒期感染還可導致IHS。EBV感染可致患者輕至中度轉氨酶升高,但很少超過1000IU/L,其中45%的患者有輕度膽紅素升高,僅5%出現黃疸。

  兒童EBV多呈隱性感染,且有研究結果顯示7歲以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所致的肝炎患兒中,嬰兒血清ALT和AST明顯低於較大年齡者,且年齡越大,ALT和AST值越高,提示嬰兒EBV感染導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兒發生肝炎的機會較少。

  EBV肝損傷輕者僅為急性自限性肝炎,重者,尤其是免疫功能障礙者,可導致急性暴發性肝衰竭。而免疫功能正常的嬰兒仍應警惕發生重症肝炎的可能,Tutar等報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10個月齡兒,感染EBV後出現重症肝炎。

  (4)人類疱疹病毒6型(humanherpesvirus-6,HHV6)感染:HHV6是嗜淋巴細胞病毒,可分為HHV6A和HHV6B,其感染在兒童中極普遍,幾乎所有的幼兒在3歲前部感染過HHV6。HHV6可分泌到唾液中,密切接觸傳播是嬰幼兒的主要傳播方式。有文獻報道HHV6先天性感染率為1%,且有學者發現HHV6基因可整合到受感染個體染色體中,並認為HHV6染色體整合是其先天性感染的主要方式,這是其有別於其他疱疹病毒的獨特之處。

  HHV6感染與多種疾病相關,在免疫功能正常個體中,HHV6感染通常是良性、自限性的,可引起幼兒急疹等。近年來,大量臨床和實驗研究都表明HHV6與肝炎有密切關系。Chevret等在5例暴發性肝衰竭嬰兒中發現3例患兒肝組織HHV6DNA陽性,病毒拷貝數均較高,同樣支持其與暴發性肝衰竭相關。

  2.肝炎病毒

  (1)HBV感染:母嬰傳播是嬰兒感染的重要途徑,HBV垂直傳播在新生兒階段通常無症狀,除非是急性肝衰竭或重症肝炎,新生兒感染一般不出現黃疸、肝脾腫大等。近年來,臨床上乙型肝炎病毒高效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oglobulin,HBIG)聯合乙型肝炎疫苗有效阻斷了高危人群母嬰傳播,減少了嬰兒HBV感染。

  對台灣地區嬰兒暴發性肝衰竭病因的研究結果發現HBV感染與暴發性肝衰竭有關,其中97%的肝衰竭嬰兒母親HBsAg為陽性,而約81%的肝衰竭嬰兒都接種了疫苗,提示了疫苗和HBIG的聯合使用並未完全阻止HBV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考慮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低下、HBV基因變異等有關。

  (2)HCV感染:HCV被認為是全球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原,目前仍沒有疫苗和接觸後的預防措施。現今垂直傳播被認為是HCV母嬰傳播最主要的方式。影響垂直傳播的因素有孕期母體內HCV數量、分娩前母親血清中ALT水平、多胎妊娠、產程延長及合並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encyvirus,HIV)等其他病毒感染等。當母親僅感染HCV時,垂直傳播率約3%~5%,而同時感染HIV時,HCV垂直傳播率可達19%,較其單純感染時明顯升高。

  健客網小編建議:各位父母要給寶寶注射相應疫苗,平時幫助寶寶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好身體才是抵抗疾病的關鍵。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