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患者得知自己患上乙肝後產生恐慌與害怕,並且22.1%的患者由此而很擔心“治療帶來的經濟負擔”。
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搜狐健康頻道和百時美施貴寶公司聯合開展的、歷時兩個半月的、全國首次全方位《乙肝患者現狀調查》結果近日公布。本次調查以網絡問卷形式,共收到覆蓋全國范圍的有效樣本1,684份,受訪人群包括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
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在疾病認知、治療滿意度、醫患溝通、社會壓力等方面的情況仍然不容樂觀。50%的受訪者錯誤地認為“保肝治療”最重要,92.5%的受訪者對乙肝的治療費用表示不滿意,71%的患者比較或非常擔心核苷類藥物的耐藥性,60%的患者會更換醫生就診,81%的受訪者表示不會將病情告訴朋友、同事及同學。
與會專家基於調研結果,提出了三個“重視”,即高度重視乙肝患者初始治療策略的選擇、重視醫患雙方的溝通,以及重視對乙肝病人群體的全方位關懷,並提出一系列建議,以期切實解決乙肝患者所面臨的困擾。
1.疾病認知
患者:乙肝認知有了總體提高,但仍存在較大誤區
專家:抗病毒是乙肝治療的根本,全社會的疾病知識普及仍需加強
70%的受訪者能正確認識到乙肝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98%的受訪者能正確理解“耐藥會影響到乙肝治療”。盡管如此,仍有近50%的受訪者錯誤地認為“保肝治療最重要”,30%的受訪者認為乙肝“可以痊愈”, 20%的受訪者認為“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沒有傳染性”,而5%的受訪者甚至極端地認為乙肝“基本上治也等於白治”。
面對如此巨大的認知落差,國內乙肝領域的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指出,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不斷復制而引起的長期進展性疾病,因此抗病毒治療是關鍵,而並非象部分患者所認為的保肝治療是根本。各國乙肝治療指南均明確指出,慢乙肝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只有病毒復制得到抑制,病毒載量降到檢測限以下,才能降低患者的傳染性,並且降低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
另一方面,乙肝患者如進行核苷(酸)類藥物的抗病毒治療,至少需要2年時間,而事實上,88%的患者需要治療更長的時間。在這一長期治療的過程中,耐藥已成為患者實現治療首要目標之路上的絆腳石。耐藥的產生可導致患者疾病進展、或病情反復等不良臨床後果,限制了患者後續治療的選擇,因此,部分受訪者誤認為“乙肝基本上治也等於白治”。
莊輝院士表示,“正是由於對疾病認知的缺乏,導致了一些患者的極度樂觀或極度悲觀,並且忽略了正確的初始治療策略的制訂。因此,正確的乙肝知識的教育普及仍需大力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