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關於乙肝 >> 淺談干擾素在慢性乙肝中的應用

淺談干擾素在慢性乙肝中的應用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見於世界各地。全世界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約3.5億,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我國約有1.2億人,其中3000萬人為慢乙肝患者。如果慢乙肝的病情控制不理想,乙肝病毒持續活躍復制、肝髒細胞不斷的被破壞、肝髒組織中纖維組織增生活躍,經10~30年發展為肝硬化,少部分患者(約1%~5%)經20~40年發展為肝癌。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乙肝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因此,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有效治療慢乙肝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慢乙肝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仍未完全闡明。乙肝病毒的持續存在和不斷復制是導致病情進行性發展的關鍵原因。因此,抗乙肝病毒治療是慢乙肝治療的重要方面。抗病毒治療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就是清除或永久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從而減輕或終止肝髒炎症、壞死和纖維化。

  抗乙肝病毒治療的常用有效藥物包括干擾素、核苷類似物及其它(如中藥苦參的提取物等)抗病毒藥物。

  干擾素是一種多功能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作用。人體內的干擾素由於氨基酸組成的不同,可分為α、β、γ三種,分別由白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免疫淋巴細胞產生。α干擾素是目前國內外公認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α干擾素有20多個亞型,α1、α2、α3等;每一亞型又因個別氨基酸不同,可分為α1a、α1b、α2a、α2b等。目前用於乙肝治療的α干擾素主要是基因工程技術產生的,單一亞型的α干擾素。常用的有α1b、α2a、α2b。

  α干擾素抗乙肝病毒機制包括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產生抗病毒蛋白等。α干擾素與細胞膜上的干擾素受體結合,經細胞內信號系統傳遞信息、活化抗病毒蛋白基因,產生抗病毒蛋白。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核酸復制、蛋白合成,從而達到抗病毒的目的。免疫調節功能是指α干擾素增強免疫殺傷細胞的活性、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等作用。

  α干擾素抗乙肝病毒治療的有效率約為50%-60%,α2b干擾素的療效稍好,但並非所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均可應用α干擾素治療。有乙肝病毒的復制(即hbeag和hbv-dna陽性)和alt升高(80-400iu/l)的慢性乙肝患者,應立即開始治療。對有乙肝病毒復制的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用α干擾素進行抗病毒治療時,必須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從小劑量開始、觀察病情變化、逐漸加量。不應給予重型肝炎或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α干擾素治療,因其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嚴重的繼發感染。對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宜用α干擾素治療,因為患者體內對乙肝病毒處於免疫耐受狀態,α干擾素治療效果很差。

  α干擾素均為注射針劑。患者應用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感冒樣不適: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和關節酸痛;常發生於注射後頭3-5次。其次為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其他包括消化道反應(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精神神經症狀(如抑郁、緊張、易激惹、煩燥、失眠等)、脫發、皮膚瘙癢、皮疹等。這些不良反應一般在停藥後即可消失,早期發現是關鍵。國內現有的α干擾素均為短效干擾素。劑量為3mu~5mu,隔1天注射一次或一周注射三次,6個月為一個療程。

  在美國和歐盟國家,長效干擾素已於2000年用於抗乙肝病毒治療。長效干擾素(peg-ifnα,聚乙二醇α干擾素)是α干擾素與大分子物質聚乙二醇結合,從而延長α干擾素的半衰期、使血清中α干擾素有效濃度維持時間延長、延緩α干擾素從腎髒的排洩和降解。同時,由於聚乙二醇的聯結和包裹,不易產生干擾素抗體。所以,療效較一般α干擾素好,而且每周只需注射1次,使用方便。

  抗乙肝病毒藥物的核苷類似物有:拉米夫丁、膦甲酸鈉、單磷酸阿糖腺苷等。核苷類似物的發展很快。其他藥物還有:苦參素、苦參鹼等。

  我國的慢乙肝患者人數眾多,尚無抗乙肝病毒的特效藥物,患者常需數個療程的治療,而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藥物均為自費藥物。因此,患者應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狀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和治療藥物,進行規則治療,在節省藥費的同時以期取得良好療效。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