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脂肪肝 >> 關於脂肪肝 >> 器官“沉默”了 警惕脂肪肝

器官“沉默”了 警惕脂肪肝

  肝髒是一個復雜而特別的器官,它沒有痛覺神經,對一些“小毛病”沒有明顯的疼痛感覺,所以肝髒被稱為“沉默的器官”。一旦感到肝區疼痛,那就是肝髒發生腫大後牽動了周圍的組織和肝的外膜所致。此外,肝髒的代償能力很強,只要還有30%的肝組織在起作用,仍然可以維持日常生活,所以肝髒又被稱為“頑強的器官”。然而,這種“沉默”和“頑強”又常會導致人們麻痺大意,使人們不太重視肝髒的疾病,脂肪肝無疑是其中較典型的一種。

  正常肝髒內脂肪的含量約占肝濕重的4%—5%,其中2/3為磷脂,其余為中性脂肪、膽固醇、膽固醇酯等。在肝出現脂肪堆積時,脂肪的含量甚至可高達肝重的40%—50%,肝內脂肪蓄積超過肝重5%即稱為脂肪肝。

  現在脂肪肝發生率較高,若脂肪在肝內不斷堆積,勢必影響肝功能及加重肝髒負擔,給健康帶來損害。所以對脂肪肝不可等閒視之,要重視對它的“減肥”。

  脂肪肝可由多種因素引起,較常見的是肥胖、糖尿病、營養失調、酗酒等。

  肥胖、糖尿病與脂肪肝

  肥胖者在全身脂肪堆積的同時,肝髒內脂肪含量也隨之增多。上海市有關部門曾調查4009名機關職員,發現脂肪肝患病率高達12.9%,30—50歲的中青年脂肪肝發病率達11.2%。其中腹型肥胖可以說與脂肪肝關系尤為密切。研究人員指出,對生活日益富裕的中青年人來說,警惕和控制腹圍與臀圍比值的升高,避免出現大腹便便的“將軍肚”,對預防脂肪肝的意義重大。

  另外,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與脂肪肝的關系較為密切。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發病機理隨其年齡、體型、病型而異。依賴胰島素的青少年型或消瘦型患者很少伴有脂肪肝,而肥胖型成人型糖尿病患者則常伴有脂肪肝。

  營養不良或過剩,均可形成脂肪肝

  營養的攝入超過人體的需要或營養成分含量比例不平衡,稱為營養不平衡。長期攝入高脂飲食,使外源性脂肪吸收增加,導致高脂血症,易誘發脂肪肝;長期攝入高糖飲食而又缺乏適當體力勞動,也可引致脂肪肝。

  營養不良、吸收不良或攝入不足也屬於營養失調。吸收不良多見於嚴重慢性炎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等,其脂肪肝的發生率為15%-54%。慢性消耗性疾病者,長期厭食或者盲目節食減肥的人,由於攝入的熱量不能滿足基礎代謝需要,糖皮質類固醇分泌增多,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貯存脂肪動員增加,大量游離脂肪酸釋放至血液中,並被肝髒攝取,酯化為甘油三酯,超過脂蛋白的轉運能力而沉積於肝內。現時出現的“減肥熱”,使一些原來並不肥胖的人拼命節食,照樣形成脂肪肝,這一點目前仍未被重視。一些少女以瘦為榮,結果落得骨瘦如柴,損顏損體,而肝內卻有脂肪堆積。

  在糾正營養失調後,肝內沉積的脂肪可逐漸消退,趨於正常。若脂肪肝伴有肝細胞炎症、壞死病變時,可發展至肝纖維化。

  嗜酒者易患脂肪肝

  據統計,嗜酒者中脂肪肝發病率占57.6%,而且與其他類型的脂肪肝相比,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進程相對較快,發生率相對較高。飲酒量和持續時間與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有直接關系,而與酒的種類關系不大。如果飲酒量中的酒精是每日80克,一般不會發生酒精性脂肪肝;如果每日在80-160克,則脂肪肝發生率可增高5-25倍;若每天攝入300克,8天後就可出現脂肪肝。

  大多數酒精性脂肪肝是完全可逆的,一般情況下,戒酒後脂肪肝會逐漸消失。如果長期酗酒,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壞死,最終可致肝硬化。

  重在自我調攝

  脂肪肝最基本的治療是去除病因和糾正原發性疾病,如治療糖尿病和肥胖。調整飲食對於營養過度的肥胖者十分重要。其基本要點是限制糖,包括米、面及其他甜食等食品,適當提高飲食中的蛋白質,至於食物中脂肪的限制倒不是關鍵。脂肪肝者必須戒酒,包括啤酒,不戒酒只限制飲食量是無濟於事的。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