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脂肪肝 >> 脂肪肝治療 >> 中醫治療脂肪肝重在化痰散瘀

中醫治療脂肪肝重在化痰散瘀

  中醫認為,痰、瘀是本病的基本因素,主要病位在脾與肝。中醫的病因病機是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濕成痰,肝藏血,肝失疏洩,氣機不暢,瘀血內阻,痰瘀互結於肝髒而形成脂肪肝。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被稱為現代“富貴病”的脂肪肝在我國發病率明顯上升。脂肪肝是由多種原因所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理狀態。一般而言,正常肝內脂肪含量占肝濕重的2%—4%,如果脂肪含量超過肝濕重的5%即為脂肪肝。脂肪肝的脂類主要是甘油三脂。脂肪肝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脂肪肝類似於急性、亞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臨床症狀表現為疲勞、惡心、嘔吐和不同程度的黃疸,並可在短期內發生肝昏迷和腎衰,嚴重者可在數日內死於並發症。急性脂肪肝在臨床上比較少見,而以慢性脂肪肝較為常見。

  慢性脂肪肝起病緩慢,隱匿、病程漫長。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一般是在作B超檢查時偶然發現,部分病人可出現食欲減退、惡心、乏力、肝區疼痛、腹脹症狀,以及右上腹脹滿和壓迫感。慢性脂肪肝的病症沒有特異性,與一般慢性胃炎、膽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誤診。誤診的結果必然是誤治,誤治最後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腹水。

  脂肪肝來源於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人們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而人們往往不注意自己慣常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利於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生活節奏快了,競爭壓力大了,應酬聚會飲酒多了,以車代步慣了,運動鍛煉少了。久而久之,形成了營養過剩,相繼出現肥胖、血糖升高、血脂升高、血尿酸升高,進一步產生了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

  中醫認為,痰、瘀是本病的基本因素,主要病位在脾與肝。中醫的病因病機是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濕成痰,肝藏血,肝失疏洩,氣機不暢,瘀血內阻,痰瘀互結於肝髒而形成脂肪肝。因此治療就以健脾化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方藥可選:北芪 白術 淮山 甘草 柴胡 白芍 佛手 丹參 川貝 茯苓等水煎服,按患者體質虛實加減。此外,必須做到如下幾點:(一)限酒遠色。“酒勿醉、色勿迷”,此乃長壽天子乾隆皇帝的教示。限酒或禁酒以保肝、遠色欲以保腎精。腎水不足,水不涵(肝)木,肝氣血難於充盈舒暢。(二)選飲去脂牛奶或酸奶。(三)每天吃雞蛋黃不超過一只。(四)忌用動物油,植物油的總量每天不超過20克。(五)不吃動物內髒、雞皮、肥肉。(六)忌食煎炸食品。(七)每天食用新鮮綠色蔬菜500克左右。(八)常吃魚、蝦等海產品。減少肉類特別是紅肉類(如牛肉、羊肉)的攝入。(九)適當運動。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如慢跑、散步,打乒乓球、羽毛球、跳舞、打太極拳,促進脂肪分解,有利於脂肪肝的康復。(十)開心愉悅過好每一天,有益於肝病的康復。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