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傳播傳染 >> 中國防控乙肝重點在控制圍產期病毒傳播

中國防控乙肝重點在控制圍產期病毒傳播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在中國是最為嚴重傳染病之一。盡管自1982年已有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但目前中國仍約有9300萬乙肝病毒(HBV)攜帶者,每年用於治療乙肝的費用約1000億元人民幣(約合106億英鎊,123億歐元,160億美元)。乙肝感染不僅增加了患肝癌和肝硬化的風險,而且乙肝患者還可能在求學、工作、人際關系及家庭中受到歧視。

  中國防控乙肝重點在控制圍產期病毒傳播

  中國政府於1992年提出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策略,隨後於1999年開始實施擴大免疫計劃並特別強調剛出生新生兒及時接種疫苗。自2002年中國政府開始免費為新生兒提供疫苗,並且在2009-2011年政府還為15歲以下未接種乙肝疫苗的兒童提供免費疫苗。

中國防控乙肝重點在控制圍產期病毒傳播

  政府所采取的上述措施為控制中國乙肝感染的傳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全國乙肝攜帶率也由1992年9.8%下降到2006年的7.2%。與此同期,5歲以下兒童感染乙肝的人數由602萬下降至65萬。中國適齡兒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和首針及時接種率分別由1999年的70.7%和29.0%上升至2010年的94.0%和88.0%。雖然中國在乙肝控制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但目前仍面臨一些挑戰。

  其中,乙肝病毒母嬰傳播是中國乙肝感染的主要來源,40%-50%新感染者是由於母嬰傳播所致,即便給乙肝病毒攜帶者母親所生的新生兒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也不能完全預防母嬰傳播。有研究表明8%~32%母嬰傳播所致的免疫預防失敗是由於母親乙肝e抗原(HBeAg)陽性並具有較高的HBV DNA病毒載量。

  在中國大約有6.4%的適齡孕婦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陽性,其中30%的HBsAg陽性者具有HBeAg陽性。HBeAg陽性的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具有較高的乙肝感染率,其具體發病機制至今仍不清楚。研究表明孕婦HBeAg陽性與孕婦高病毒血症密切相關,同時HBeAg陽性的孕婦具有較低的乙肝核心抗體( HBcAb)滴度更易於導致乙肝的母嬰傳播。發生母嬰傳播的原因可能發生在產前經胎盤感染進行傳播,或者由於母血經胎盤滲漏進入血循環感染,也有可能經感染乙肝病毒的母親外周血單核淋巴細胞穿越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

  在抗病毒治療方面,對於慢性乙肝孕婦在孕晚期給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似乎比較安全。然而,長時間的抗病毒治療可降低母親的HBV DNA病毒載量至檢測值以下但並不能預防乙肝母嬰傳播。孕婦使用新型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或許具有更高的效果和更好的安全性,但抗病毒孕婦注冊登記機構所開展的大范圍孕婦服用替諾福韋抗病毒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評價是針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非乙肝病毒感染。

中國防控乙肝重點在控制圍產期病毒傳播

  乙肝患者還可能在求學、工作、人際關系及家庭中受到歧視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各大城市中居住大量具有HBsAg陽性和HBeAg陽性的育齡婦女,她們作為流動人口嚴重影響乙肝疫苗免疫規劃的實施。另外,在中國偏遠的農村還存在在家中生產的現象,這將對實施新生兒首針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帶來很大困難。

  綜上所述,阻斷乙肝母嬰傳播無疑是中國控制乙肝的重要環節。國家衛生部在“十二五”衛生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國家控制乙肝的目標為至2015年全國全人群HBsAg攜帶率≤6.5%,5歲以下兒童HBsAg攜帶率低於1% 。另外,中國政府還啟動“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投入資金資助乙肝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

  為實現政府制定的控制乙肝的目標,我們提出以下措施:首先,必須擴大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覆蓋率。對於疫苗冷鏈運轉困難的較為偏僻的農村地區,我們建議政府探索切實可行的以村為基礎的冷鏈運轉模式,確保提高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其次,為阻斷圍產期母嬰乙肝傳播,在孕期和分娩後應密切監測所有HBsAg陽性母親及其新生兒。對於預防乙肝母嬰傳播的策略以及孕期母親抗病毒治療降低體內HBV DNA濃度水平,應該綜合平衡考慮其風險和獲益關系,以達到最優化預防和治療的效果。總的來說,在孕晚期母親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預防乙肝母嬰傳播,但在利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時要考慮個體因素,制定和實施個體化治療方案。最後,有必要在乙肝母嬰傳播的流行病學、傳播途徑、預防和治療等方面進一步開展深入的研究工作。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