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案例 >> 北京地區27例藥物性肝衰竭臨床分析

北京地區27例藥物性肝衰竭臨床分析

  近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丙肝與中毒性肝病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探討北京地區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致肝衰竭的近期轉歸及影響因素。研究指出,北京地區藥物性肝衰竭總體預後不良,可能影響預後的因素包括女性、年齡大,有心血管基礎疾病或合並2種以上基礎疾病,病情進展迅速,發生3期以上肝性腦病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該文發表在2015年第12期《北京醫學》雜志上。

  納入2011-2013年北京佑安醫院出院診斷為DILI的病例,對其中符合藥物性肝衰竭診斷的患者按近期轉歸分為好轉組和未愈組,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北京地區27例藥物性肝衰竭臨床分析

  27例確診藥物性肝衰竭的患者納入本研究,好轉組13例(48.1%),但4例(30.8%)發展為慢性DILI;未愈組14例(51.9%),包括1例經肝移植後存活,7例(25.9%)未愈出院,6例(22.2%)在院內死亡。未愈組的平均年齡顯著高於好轉組[(58.1±17.4)歲vs.(39.6±20.3)歲,P=0.017],未愈組全部為女性,而好轉組中女性占61.5%(P=0.016)。未愈組合並基礎疾病的發生率多於好轉組(71.4%vs.53.8%),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40)。

  而2組間引起藥物性肝衰竭的藥物種類無明顯差別,最常見的均是中藥。2組的臨床症狀、體征、肝損傷類型和肝衰竭類型無明顯差別。好轉組的血清T-BIL[(463.0±167.7)μmol/L vs.(292.5±176.1)μmol/L,P=0.016]和總膽汁酸[(177.1±75.4)μmol/L vs.(109.5±56.2)μmol/L,P=0.016]水平高於未愈組,其他指標無顯著差異。未愈組肝性腦病、低蛋白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腎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發生率高於好轉組,而好轉組的腹水及細菌感染的發生率高於未愈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