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風險評分預測TACE治療肝癌的療效

風險評分預測TACE治療肝癌的療效

  肝細胞肝癌(HCC)是最常見的肝髒惡性腫瘤,由於在其疾病早期很少表現出臨床症狀,故大部分患者在診斷時就已發展至不可切除階段;其中,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姑息性治療方式。根據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和歐洲肝病協會(EASL)肝癌治療指南中推薦的巴塞羅那臨床肝癌(BCLC)分期,TACE是中期(BCLC B)肝癌患者的標准治療手段。

  盡管TACE的臨床療效已經在多項RCT研究和Meta分析中得到了證實;但患者從TACE治療中的獲益是存在很大差別的,主要是因為其預後受到肝功能、腫瘤負荷、ECOG體能狀態等多方面的影響。對於BLCLC B期而言,其包含的患者也存在很大的異質性。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從TACE中獲益,很有必要將中期肝癌進行合理的分層來判斷預後,從而最優化TACE的療效。

  治療前預後模型在決定肝癌患者是否接受TACE治療起重要作用,本屆EASL年會上,意大利博洛尼亞Orsola-Malpighi醫院的Alberta Cappelli等公布了一項旨在建立並驗證能計算個體肝癌患者TACE術後生存的預後模型。該項研究從兩個前瞻性的數據庫中納入了361例(實驗組和內部驗證組)和298例(外部驗證組)以TACE為一線治療的肝癌患者,同時排除了門靜脈癌栓的患者。利用bootstrap re-sampling 程序確定,以連續性變量建立預後模型,且以10倍實驗組樣本量進行內部交叉驗證。利用Harrell’s c-statistic進行外部驗證;利用時間依賴的ROC曲線比較不同標准的預測能力。

風險評分預測TACE治療肝癌的療效

  結果發現:在實驗組361例患者中,腫瘤的數目,總膽紅素,白蛋白,甲胎蛋白,最大腫瘤的直徑與患者的預後有關,並且建立模型(即mHAP-Ⅲ)。在外部驗組中,此模型的Harrell’s c-statistic值為0.627(95%可信區間 0.580-0.673),明顯高於HAP score (0.579;95%可信區間:0.533-0.626;p=0.043)和mHAP-Ⅱ score(0.574;95%可信區間:0.531-0.617);p=0.010),並且mHAP-Ⅲ能提供患者的生存率而非風險等級。時間依賴的ROC曲線表明本模型比HAP和mHAP更加預測能力(p值分別為0.005和0.002)。mHAP-Ⅲ的2年生存預測能力最佳(AUC>0.70)。

  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了預測TACE治療效果的風險評分模型,例如:HAP , mHAP, mHAP-Ⅱ, STATE , SNACOR ,Nomogram等 ,其中包括目前探討的mHAP-Ⅲ 。這些模型都是通過統計學方法尋找與生存相關的預後因素,並建立評分模型,對患者進行分層,指導臨床實踐。與既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都進行了內外部共同驗證,同時和既往發表的評分作了比較。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最大的亮點在於此模型能計算個體患者的生存率而非簡單的風險分層,是對TACE術後肝癌患者預後評估的升華,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精確。然而,不可忽略的一點是,60%-80%的肝癌患者都有肝硬化背景,患者預後受到腫瘤和肝硬化兩方面共同的影響。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腫瘤本身會進展從而影響患者生存,患者可能從無肝硬化發展為肝硬化,也可能從肝硬化代償期發展為,往往到疾病後期,決定患者生存與否的不是腫瘤本身,而是日益惡化的肝功能。因此,模型的建立需要考慮到潛在疾病的發展對患者預後的影響,而不僅僅停留在基線水平上,這就需要建立時間依賴的模型以提供更加精確。

  綜上所述,理論上,上述的風險評分模型能對中期肝癌患者進行合理的分層,預測患者生存。實際臨床實踐中,這些模型有待臨床實踐中的應用檢驗。實際上,我們要強調在對TACE治療中期肝癌患者進行分層分析和療效判斷的同時,更應該尋求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來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