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在西醫治療上核苷類似物與干擾素存在病毒變異及不良反應較大等諸多問題。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中醫藥治療乙型肝炎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美國的世界肝病權威漢斯·玻柏(Hanspoper)教授生前曾預言:“肝炎根治的希望在中醫藥。”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池曉玲教授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專訪時指出,中醫藥在慢性肝炎的防治中,除了具有保肝降酶等作用外,對於逆轉早期肝纖維化已經得到公認,對於改善症狀和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更是優勢明顯。
中醫中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六大優勢:
一、改善臨床症狀
乙肝出現的各種症狀不僅為診斷提供依據,能判斷病情的輕重,而且症狀的輕重,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因而在乙肝的治療中積極消除臨床症狀是十分重要的。中醫治病以辨證論治為基礎,靈活的辨證思想,全面的治療方法,對於涉及面廣、病情復雜多變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具有顯著的療效。慢性病毒性肝炎常見的臨床表現有納差、神疲、腹脹、心煩、嘔惡等證,在臨床上只要能做到抓好主證,辨證用藥,一般都能達到改善臨床症狀的目的。西醫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是以抗病毒治療為主,雖然也有保肝和對症治療,但大量的臨床觀察表明,在改善臨床症狀上,中醫藥要比西藥的保肝療法效果明顯一些。
二、恢復肝功能
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研究,已認識到某些中藥如五味子、水飛薊、茵陳等對肝功能的某些指標的恢復有較強的針對性,從而對肝炎的整體治療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三、調整機體免疫功能
因為病毒性肝炎的發病和慢性化,不單是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與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有密切關系,因此,調整免疫功能,是治療病毒性肝炎的一個重要途徑。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也發現了許多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反應的中草藥,借助中藥以增強細胞性免疫功能,抑制體液性免疫功能,清除免疫復合物,降低自身免疫反應等已成為治療慢性乙肝的一條重要途徑。
四、修復肝病理組織損傷,防止肝纖維化
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纖維化,西醫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藥物,中醫中藥在這些方面,有一定的療效,治療前後肝穿刺活檢和動物實驗證實,舒肝利膽藥如茵陳、柴胡、茵陳蒿湯或清利濕熱藥如大黃、黃連、黃芩、栀子,能減輕肝細胞炎症,防止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新生。近年來臨床觀察及動物實驗發現,活血化瘀類中藥如丹參、川芎、赤芍、桃仁、當歸、三稜、莪術、鱉甲散,大黃蟄蟲丸能抑制肝纖維化組織增生,降低纖維細胞活性,減輕門靜脈壓力,改善肝內微循環,增加組織灌流,因而可使肝脾回縮、變軟、防止形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五、抑制或清除HBV
慢性乙型肝炎的遷延不愈,最終歸結於HBV的存在和復制,所造成的肝功能損害,是導致疾病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中醫認為HBV為濕熱疫毒之邪,治療上祛邪才能扶正。同時也進一步認識到一味地清熱解毒,或只強調補正氣,均達不到抗病毒、保肝之目的,必須依據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理論做指導,以重點突破、整體調節的治則治療本病。
六、多維立體系列療法體系治療肝病的特色優勢
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中醫特色明顯,療效顯著,目前已圍繞多維立體系列療法體系展開了內治系列療法、外治系列療法、健康理念疏導、情志療法、音樂療法、中醫心理治療、中醫養生保健、藥膳食療等系列療法,治療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膽石症等肝膽系統疾病。其療法根據疾病不同層次、不同階段而定,內、外兼治,或有主、或有副、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視病情制定不同的專科特色治療方案,臨床療效顯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將中醫防病治病的理念及中醫治療“簡、便、廉、驗、安”的特色與優勢,惠及廣大患者朋友。
目前圍繞多維立體系列療法體系已形成了一系列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方案:包括①降低YMDD變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療效;②恢復肝功能,促進病毒性肝炎恢復;③外治療法,既能迅速減輕病毒性肝炎的症狀,也能促進肝功能恢復,而且能避免首過效應,提高療效;④情志、心理療法,從心入手,身心同治,促進身心康復;⑤養生保健、藥膳食療等方法手段,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醫傳統養生保健文化轉變成為治療肝病的有效手段,提高臨床療效。
中醫和西醫屬於不同的醫學體系,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各自利用自身優勢和特色,不斷總結和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