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用藥 >> 乙肝治療:8種必知的乙肝用藥

乙肝治療:8種必知的乙肝用藥

  免疫治療已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嶄新的學科,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免疫調節,即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手段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使原有的免疫功能增強或減弱;二是免疫重建,即將免疫功能正常個體的造血干細胞或淋巴細胞移植給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個體,使後者的免疫功能正常全部或部分得到恢復。

  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也明確指出“免疫調節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

  乙肝用藥有哪些?

  α干擾素:α干擾素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α干擾素的免疫調節作用很強,還有增強免疫對病毒感染細胞的免疫殺傷活性。α干擾素還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細胞毒活性。

  臨床治療劑量為300萬~500萬單位,每周3次,療程3~6個月。持久療效為25%~40%。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流感樣症狀,如:發熱、頭痛、關節及肌肉酸痛等。

  聚乙二醇干擾素是相對於常規干擾素在藥代動力學和用藥頻次上有很大改進的一種干擾素,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聚乙二醇干擾素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方面顯示出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胸腺肽:胸腺肽制劑是胸腺的多肽物質,它具有使T淋巴細胞分化、增殖、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還可激活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及促進與免疫相關的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2、α和γ干擾素等的產生。

  常用的胸腺肽制劑主要是胸腺肽α1,胸腺肽α1是人工合成的,含有28個氨基酸的多肽,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對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療效,多與其它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

  左旋咪唑:左旋咪唑是一種有效的免疫調節劑。近年來用於臨床上的左旋咪唑塗布劑,可外塗於皮膚表面,塗抹72小時後,藥物吸收率在90%以上,具有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劑量為5毫升,外塗軀干及四肢皮膚表面,保持24小時不洗去,每周2~3次,療程為6個月。

  有研究證實,左旋咪唑聯合乙型肝炎疫苗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具有治療作用,且沒有明顯不良反應。

  潘生丁合用卡介苗: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斯崇文報道,潘生丁可以在人體透生干擾互助,發揮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作用。治療方法為潘生丁25毫克口服,每日3次,同時於前臂三角肌皮內注射卡介苗0.1毫升,每月1次,療程為6個月。

  注射前須作結核菌素試驗,用1∶2000結核菌素5單位。如皮試結果為陰性或硬結19毫米者,可以注射卡介苗,口服潘生丁可引起頭暈、面部潮紅及灼熱感,但本療法價格低廉,對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療效,為其優點。

  免疫核糖核酸:是一種免疫增強劑,用於慢性乙型肝炎的輔助治療,可使部分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恢復正常,臨床適應證與轉移因子相似。治療慢性肝炎方法:每周注射1次,每次1支(3mg);療程一般為4~6個月。

  6個月以上者改為2周注射1次,最長為1年。一般無明顯不良反應,少數患者有畏寒、發熱、皮疹等。提示:免疫核糖核酸仍缺乏嚴格、科學的臨床研究資料,尚難肯定其療效。

  轉移因子:轉移因子是從健康人白細胞中提取制得的一種多核苷酸和多肽小分子物質,為細胞免疫促進劑。具有能獲得特異和非特異的細胞免疫功能,並能促進釋放干擾素。

  劑量為2~4毫升,皮下或淋巴結周圍注射,每周1~2次,療程2~3個月。不良反應有畏寒、發熱、全身不適、皮疹和皮膚瘙癢等。

  治療性疫苗:這是一種打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機體免疫耐受狀態和激活T細胞免疫反應的治療策略,研究人員也聲稱治療性疫苗的長處正是“教會”人體免疫系統正確識別“敵人”,打破機體的免疫耐受狀態,產生自身抗體,降低甚至清除體內的乙型肝炎病毒。

  然而,國內對治療性疫苗的研究也好像是昙花一現,未見進一步報道。

  DNA疫苗:資料顯示,乙型肝炎DNA疫苗曾引起廣泛關注,有研究人員曾先後於小鼠、轉基因鼠及北京鴨進行試驗,證明DNA疫苗有較強的細胞免疫反應及抗體應答;然而,在隨後的I期臨床試驗中對於DNA疫苗的報道較少。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