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這是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發布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之一。據衛計委統計,2010年中國平均每人輸液8瓶,門診輸液率高達60%-70%,遠遠超出國際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專家表示,過度輸液對身體存在多方面潛在危害,是否需要輸液應聽從醫生建議。
輸液中的顆粒會影響兒童發育
“現在輸液量明顯增加,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山東省交通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王言森表示,“有時即使並不需要,陪同的家人也會強烈要求。”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邢莉對此也深有同感:“兒科這種情況最為嚴重,差不多50%的門診病人都在輸液。成人要稍微好些,門診上輸液的能有1/3左右。”
“特別是一些家長只要孩子一發燒就要求輸液,把抗生素當退燒藥使用。”王言森說,醫生往往因為家長的強烈要求被迫開出輸液,因為不建議輸液還經常產生醫療糾紛。“尤其是對於嬰幼兒來說,由於體溫調節點尚不穩定,發燒時特別容易上來就是39℃,家長就容易著急。”邢莉說。
邢莉介紹,每個病都有個病程,對於感冒來說就是5-7天,輸液和口服藥物的效果基本相同。對於部分發燒的感冒患者,由於輸液時使用了激素藥物,很快就不再發燒,“患者誤以為痊愈了,其實感冒還沒好。”
專家表示,只有當持續高燒38℃以上,同時經過血液化驗存在血象異常的情況下,才應該考慮輸液,“其實感冒大部分都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口服一些清熱解毒的中成藥效果就挺好,完全沒必要輸液。”
“輸入的液體中有顆粒成分,根據不同藥品生產廠家的工藝不同,顆粒大小也不一樣。這些顆粒進入血管會產生刺激作用,對於兒童來說,一時半會兒可能難以察覺,以後就可能會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會對心腦血管系統產生影響。”邢莉說道。
濟南市中心醫院藥學部主任俞淑文提醒大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基礎病也不一樣,是否輸液沒有一個精確的標准,“像小孩和青壯年人群,只要采用合理的物理降溫,即使發燒到38℃也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對於老年人就不一樣了,容易導致脫水,甚至損害肝髒功能等情況。”
過度輸液會加重肝腎負擔
“能口服藥物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輸液,這是正確用藥的一個基本原則。”俞淑文說,在現實生活中,受一些錯誤觀念的影響,例如輸液治療效果快、可以補充營養等,很多人將輸液列為治療的第一選擇,“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一般情況下,只有手術患者以及在患者不能進食、病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才需要輸液治療,可以使危重症患者及時轉危為安,對於身體基礎素質比較好的人,小疾病類的完全可以通過口服藥物治療,不必進行輸液。”王言森說道。
俞淑文提醒道,不必要的輸液會給身體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例如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會導致患者寒顫、發熱、心慌,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長期注射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易引起靜脈炎等病症。”
專家表示,輸入的藥液進入人體後,大部分都要經過肝髒代謝,最終由腎髒排出體外,過度輸液會加重肝腎的負擔。王言森進一步表示,“特別是一些中藥制劑成分復雜,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對肝髒、血液系統會導致嚴重損害。”
過度輸液還會帶來抗生素等藥物的濫用,“像國外一般不會輸液,即使輸液也會嚴格控制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最近幾年我們國家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只要不是細菌類感染,就不會使用抗生素藥物。”王言森說。
俞淑文也表示:“抗生素藥物的過度使用還使一些細菌產生了抗藥性,影響整個社會環境。”據介紹,在自然狀態下,人體對周圍環境的病菌具有較強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賴輸液,不僅會增強人體的耐藥性,還可能干擾人體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難以控制的惡性循環,降低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
此外,由於輸液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同時花費也比口服藥物和肌肉注射昂貴,無形中還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與其“沖血管”不如加強保健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更多的是因為一些慢性病來醫院輸液,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王言森表示,“這些慢性病會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動脈硬化,一些老人就覺得應該通過輸液疏通血管,一年常常專門為此輸液兩次。”
對此,王言森表示,輸液對血管的疏通確實有一定的作用,可以軟化血管、溶解血栓等,但是僅能產生短暫的效果,更多的還是需要長期口服藥物治療。“而且只有在病情急速加重時,才應該在醫生的判斷下輸液。一般來說,口服藥物還是第一選擇。”
“輸液時液體中的顆粒也容易粘附在血管上,產生病灶,病情反倒會加重。”邢莉對此種做法也表示反對,“此外,由於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心髒功能都有所減退,過度輸液還容易產生心肌缺血,甚至導致心髒衰竭等風險,因此應該嚴格遵守醫囑。”
邢莉說道:“每年的秋冬季節,心腦血管病人就會增加很多,我們醫院的床位經常住滿。”因此提醒市民,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與其“沖血管”,還不如加強日常生活保健,平時注意防寒保暖,飲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攝入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堅持鍛煉,避免疲勞、緊張、情緒激動。
此外,由於腹瀉前來門診輸液的患者也比較多,邢莉表示:“成年人一般就是患急性腸胃炎,都是因為吃壞了東西,或者暴飲暴食引起的,腸道容易絞痛不止,一般人受不了,需要輸液治療。不過這類疾病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而對於嬰幼兒來說,夏季多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等,如果出現便血,對身體的損傷則尤為嚴重,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症等;秋冬季節則多是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不同的腹瀉類型需要使用不同的藥品,對症下藥。”邢莉表示,“對於腹瀉,總體而言,輸液是為了防止脫水或者電解質紊亂,如果有這兩種症狀,則要輸液,沒有此類症狀則不必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