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在五行學說中,肝木克脾土,其中“克”是制約、約束的意思。也就是說肝對脾發揮著調節、制約的作用,這種相克關系有助於髒腑之間功能的相互協調。為什麼呢?我們知道,脾主運化水谷,化生粗微氣血,為人體各個髒腑組織器官提供營養物質,就像土壤一樣滋養著萬物。但脾屬陰,其體淖澤,其性板滯,滯則易郁,必需依賴肝的活潑、開散疏洩之性,才能正常發揮作用。
肝炎過旺導致脾病
但是,如果肝患了疾病,就不能正常行使對脾正常的協調功能了。如肝病患者常常肝氣郁結,肝火過旺,就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肝對脾克伐太過,即過度的制約脾的功能,或對脾不能正常行使升散疏洩的作用,這樣就會傷害到脾,導致脾病,這就是所說“知肝傳脾”。中醫將這種過度相克稱之為“相乘”,即肝克脾轉變為肝乘脾。
因為脾病,不能正常運化所食之物,不能將之化生為營養物質,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患有肝病的患者,面黃肌瘦、食欲不好、沒有力氣。時間久了,脾不能正常提供精微物質,氣血生化之源匮乏,就會出現貧血,面色萎黃。
患病之初就要重視
因脾不能正常運化體內的水濕,水濕內停,積留在腹,就可見肝病的患者大腹便便,腹水鼓脹。這些都是因為肝對脾的克伐太過造成的。所以,根據中醫理論思想,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對於肝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就要特別重視健脾、護脾。
在五髒裡腎被稱為先天之本,而脾被稱為後天之本。足可見脾髒對人生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