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魚療或將傳播肝炎(乙肝)、艾滋病等多種病毒”,近日,互聯網上有一條微博引發眾多網友質疑和擔憂。記者從杭州市疾控中心證實,此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溫泉魚療潛伏殺手》的微博文中共闡述了三種觀點,經過網絡熱傳其中“艾滋病毒或通過小魚傳播”和“肝炎病毒或從體液排出”,最被大家所關心。“是不是真的?真有這麼嚴重?”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溫泉魚療確實是一件很新鮮很獵奇的事物。而當出現了一條“溫泉魚療”有可能造成艾滋病和肝炎傳染的微博之後,大家對這個話題產生了莫名的興趣和恐慌。那麼,這種所謂的療法真的有這麼可怕麼?
乙肝和艾滋病傳播途徑
杭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所和免疫預防所的專家介紹,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三條途徑: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艾滋病病毒離開人體後的存活能力很弱,很短時間內就會死亡。作為溫泉魚療的小魚,只是輕微地按摩人體或咬咬人的死皮,並不接觸到人的血液等體液(精液等),這些小魚就是以後再接觸了許多人,也不會有傳播艾滋病的任何危險。
至於溫泉魚療會不會傳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該中心免疫預防所副主任醫師杜漸明確指出也是不會的。因為,乙肝的傳播途徑與艾滋病相類似,也是性接觸、輸血及血制品和母嬰傳播,還包括一些生活上的密切接觸,如共用牙刷、剃須刀、不潔的牙科器械與注射器等。
“乙肝病毒(HBV)對外界抵抗力是很強,如HBsAg(乙肝表面抗原)經過60攝氏度10小時處理不降低其抗原性,對熱至100攝氏度5分鐘,可降低其抗原性,對75%酒精耐受,但對消毒劑戊二醛、過氧乙酸和環氧乙烷等化學試劑較敏感。乙肝病毒雖不會被溫泉礦物質破壞,但在溫泉中傳播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杜漸坦言。
據悉,即使如臭蟲、蚊子與跳蚤等吸血類的昆蟲,在病人與健康人之間先後叮咬,至今仍未發現有傳播乙肝與艾滋病的報道,更不要說是小魚按摩性的咬人死皮這樣極輕微的舉動。但溫泉魚療與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場所服務一樣,也應注重公共衛生的質量(水質消毒、公用品的消毒等),以防止皮膚病和紅眼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