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有限療程停藥,先要實現雙達標
有限療程就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科學的抗病毒治療,最終幫助患者實現停藥,而且停藥後病毒仍舊受到持續抑制、病情不會反復。如果選擇了正確的治療方法,接受了規范的抗病毒治療,慢性乙肝病人完全不必終身服藥。” 要想最終實現停藥,免疫功能的恢復是前提。專家指出,因此要想實現有限療程,抗病毒藥物不僅要能有效抑制病毒,還要具有免疫調節的效果,“既能去邪,又能扶正”。具體到e抗原陽性患者,要想知道治療是否有效,需要查兩個指標,即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前者反映乙肝病毒復制是否活躍,血液中檢測不到病毒DNA表明病毒復制已被較好地抑制,後者目前被許多臨床醫生視為免疫功能的“風向標”,e抗原血清學轉換(即e抗原消失,出現e抗體)是e抗原陽性病人免疫力恢復的重要標志。只有乙肝病毒DNA呈陰性,隨後實現了e抗原血清學轉換,我們的治療才算達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這個治療目標,我們形象地稱之為“雙達標”,“雙達標”是實現有限療程的前提。 為此,根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應該選擇既能強效抑制病毒、又能提高e抗原轉換率的藥物進行治療。臨床試驗顯示,在乙肝病毒DNA抑制率方面,核苷(酸)類似物高於干擾素,其中以替比夫定與恩替卡韋較高。在e抗原血清學轉換方面,則干擾素更有優勢,而核苷(酸)類似物中只有替比夫定在e抗原轉換方面的表現與干擾素接近。APASL2010年發布的最新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替比夫定治療4年,患者累計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為54%;而對於接受替比夫定治療24周時乙肝病毒DNA檢測不到的患者,4年的累計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更可高達66%,所以對於實現有限療程的治療策略而言,替比夫定是目前最有優勢的藥物。 e抗原監測更重要 除了選擇適當的藥物之外,治療效果的保證還需要密切監測臨床指標。通過定期監測,可以評估及預測療效、並及時識別不良反應。張鴻飛介紹道,治療24周監測乙肝病毒DNA的意義已得到廣大醫生的認可,本屆大會上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也顯示,監測e抗原水平比監測DNA更有價值。大會發布了在替比夫定治療期間e抗原水平的持續下降,且基線和24周e抗原水平可以預測1年的療效的報告,此研究將為醫生在臨床上預測患者遠期療效提供進一步的依據,未來將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治療慢性肝病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同時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理。那麼,慢性肝病吃什麼好? 1、新鮮的蔬果:這些物質當中,所含有的維生素的種類比較齊全,且含量也高,纖維素相對含也比較多,這都是肝炎患者所不可缺的食物,患者可以適當的吃些。 2、水產品:比如淡水魚、蝦以及海洋中的生物海參等,該類食品所含蛋白質非常豐富,有助於受損肝細胞的修復。但是,在購買海鮮類的產品時,其要注意了,一定要選用安檢過關的食品,因海鮮類產品如果處理不干淨往往有劇毒。 3、豆類食品:由大豆制成的食品,不僅僅蛋白質含量豐富,營養價值高,而且,該類食品中含有機體所需的必須氨基酸。 4、菌類食品:我們常見的菌類食品有蘑菇、香菇、雞腿菇、平菇等,無污染,影響價值高,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對肝功能的改善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