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通過按摩相關的穴位,可起到滋陰補血,養肝補肝的作用。關於按摩養肝,人們必須要知道5大養肝要穴。
太溪穴
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髒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髒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肝俞穴
肝俞穴: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太沖穴
太沖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髒功能正常。
大敦穴
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行間穴
行間穴:“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此外,定期查體是肝癌早發現的最簡單方法,三位專家都建議大家要定期體檢,尤其是高危人群(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肝癌篩查,到大醫院或體檢機構做就可以,只需查兩項,一項是甲胎蛋白,一項是做B超。
肝癌患者少吃粗纖維食物
除了按摩穴位,肝癌患者的日常飲食也需多多注意。肝癌的發生使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明顯減少或膽汁排洩障礙,致使腸道內脂肪不能正常吸收。因此不要吃過於堅硬和粗纖維的食物,以免發生食管靜脈出血。少吃過熱過冷、過於辛辣和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出血,要少量多餐,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有腹脹的病人食物不要過鹹,以味淡為好。
選擇食物的主要原則是:便於消化和吸收,有利於疾病的減輕和康復。所以建議首先應采用清淡飲食,即平常所說的素食,少吃高脂肪的油膩食物。高蛋白食物也要適量,以免增加肝髒的負擔。
要多吃新鮮蔬菜,如胡蘿卜、白菜、菜花、圓白菜、西紅柿、黃瓜。可以經常吃香菇、木耳、豆腐、豆漿、花生、核桃、芝麻等。另外,每天吃一些新鮮水果如桃、蘋果、梅子、西瓜、猕猴桃等。肝癌病人的主食以大米為好,加食些雜糧如玉米、小米、紅小豆、黃豆、綠豆。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大量攝取維生素A和維生素C。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抗癌作用早已得到了證明。
精彩推薦 日常保健| 女人肝火旺應該吃什麼好呢 其他肝病| 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方法 肝病症狀| 乙肝兩對半結果怎樣才算正常? 脂肪肝| 妊娠期脂肪肝是怎麼回事? 肝病預防|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更多肝病資訊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