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博士蘇英豪在其導師朱世能教授的悉心指導下,歷經3年順利完成了課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與肝細胞癌相關性的分子病理學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全國各大醫院普遍采用的血清法檢測丙型肝炎病毒(HCV)並不可靠!
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和黃曲霉毒素外,丙型肝炎病毒(HCV)也是肝細胞癌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我國人群血清HCV陽性率近年呈明顯升高趨勢。如何早期檢測HCV,早期預防肝細胞癌,已成為一個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我國各大醫療機構多采用血清法來檢測HCV。然而,HCV屬RNA病毒,其致癌機制不清。蘇英豪博士運用多種PCR及免疫組化技術,采用95例肝細胞癌標本,對HCV基因型與肝細胞癌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發現,肝細胞癌組織中HCVRNA陽性率達44.21%,明顯高於肝細胞癌患者血清HCVRNA陽性率(僅為9.52%)。同時,本研究在肝細胞癌組織中檢出三種HCV基因型,以2a型最常見,1b型次之,兩基因型HCVRNA陽性率無明顯差異。而根據上海和合肥兩地區分子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肝細胞癌患者HCV基因型均以1b型最常見。以往多數血清分子流行病學也顯示,1b型HCV與肝細胞癌的關系較密切,甚至有人提出,2a型導致丙型肝炎,1b型導致肝細胞癌。在HCV檢測中,也較為注重1b型的檢測。
因此,蘇英豪博士明確指出,目前的肝細胞癌患者血清HCVRNA檢測不能准確反映肝細胞癌組織中HCV的感染狀況,建議采用肝穿刺,以提高檢測率。同時,HCV2a型和1b型與肝細胞癌均有密切關系,所以在HCV檢測中,不可重1b型輕2a型,應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