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張曉紅
慢性丙肝患者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經過20年左右,一般人群10%-15%會發展為肝硬化。丙肝危害如此大,但很多市民甚至患者卻對此一無所知。專家表示,這是因為丙肝的表現症狀不明顯,入職、入學及日常身體體檢又極少包含這項檢查,而且沒有相關的疫苗接種。目前,只有通過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才能讓丙肝處於可控范疇。專家建議,6類人感染丙肝的風險性大,應盡早做丙肝檢查。
感染丙肝多年不自知很多見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丙肝專科門診現有300多例病人長期隨訪和治療,很多都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多年自己卻不知道,在體檢時意外發現患上了丙肝。有的年輕人義務獻血,卻被血站通知獻的血不能用,可能感染丙肝病毒,再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方才確診丙肝。一些中老年人因腳腫、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求診,一看是肝硬化,查病因竟是很多年前感染了丙肝,但一直未察覺。
“許多丙肝病人的症狀很輕微,患者偶爾感覺疲勞、胃口不好,也不嚴重,甚至有的人沒有不舒服。”張曉紅說,從感染到發現丙肝,最長可達幾十年之久。期間,丙肝病毒一直在損傷肝髒,時間越長,可能對肝髒造成的損害越大。
6類人是感染丙肝高危人群
丙肝和乙肝一樣,同樣通過血液途徑傳播。據專家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丙肝絕大部分是通過輸血或血液制品感染的,直到1992年開始篩查獻血者,通過輸血感染的人數才逐漸下降。現在,丙肝感染的途徑有了新的變化:輸血及血液制品感染的機會已經減少,靜脈吸毒、血液透析以及通過小的皮膚損傷感染丙肝的人比以前增多。造成損傷的來源,有的是因為文身、文眉、點痣、雙眼皮手術、扎耳洞,有的是理發、刮胡子或修腳損傷,以及在私人診所拔牙、補牙、針灸等。
張曉紅認為,由於目前沒有丙肝疫苗接種,各類常見體檢又不設丙肝檢查,要做到丙肝早發現,6類高危人群應做丙肝檢查。包括曾有過手術史、輸血及血制品史或明顯外傷的人,在一些小診所做口腔治療引起損傷出血的人,家中有丙肝患者的人,做皮膚美容有損傷的人,不明原因轉氨酶升高的人,有多個性伴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