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系統地應用敏感的特異性血清學試驗診斷甲型及乙型肝炎以來,發現一些具有傳染病特點,但缺乏目前已知的病毒血清學(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及單純疱疹病毒)證據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統稱為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具有2個明顯的特征:
(1)通過腸胃外途徑傳播,是輸血和輸入某些血漿提取物,在血液透析、骨髓和腎移植、血友病及心髒外科患者、靜脈內濫用藥物和經皮注射的患者中,多次發生非甲型肝炎暴發流行。本型在流行病學及臨床特點與乙型肝炎相似。
(2)經糞-口途徑傳播,由於水源或食物被糞便污染所致,如供應人口眾多的水源受到嚴重污染,可造成大規模非甲非乙型肝炎暴發流行,故又稱水源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其流行病學及臨床特點類似甲型肝炎。
1987年11月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病毒性肝炎技術咨詢小組第三次會議上,建議將非甲非型肝炎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腸道外傳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另一類為腸道傳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9月,在東京召開的國際非甲非乙型肝炎和經血傳播的傳染病學術會議上,將上述兩型肝炎分別正式命名為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想了解更多肝病的相關知識,請點擊>>>> 肝病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