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流行廣泛、發病率較高等特點,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目前,乙型肝炎造成的肝髒功能損害已經引起人們高度重視,而丙型肝炎由於起病隱匿,無明顯症狀,常被忽視。許多丙型肝炎患者因出現症狀而被發現時,常常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丙型肝炎素有“隱形殺手”之稱,其危害較乙型肝炎更為嚴重。
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我國有丙型肝炎患者近390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3%,且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200萬,其中能夠到醫院就診者約120萬,被明確診斷者約100萬,而接受治療的患者只有70萬左右,僅占同年新發病例人數的37%。這就是說,大多數丙型肝炎患者都無法得到正確、及時的治療。這一調查數據充分說明,人們對於丙型肝炎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狀呢?
源於長期認知不足
由於丙型肝炎起病隱匿,初始症狀不明顯,當人們感染丙肝病毒(HCV)後,大多長時間無明顯臨床症狀,或僅有乏力等非特異性症狀,但病毒對肝髒細胞的破壞一直持續,如果不及時治療,最終會轉為肝硬化和肝癌。
同時,由於現階段我國對丙型肝炎的普查尚未全面展開,許多患者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
部分患者即使發現自己已感染了HCV,但由於轉氨酶未升高或升高不明顯,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以往一些觀點認為只有轉氨酶升高時肝髒才會受到損傷,而轉氨酶水平正常時,是不需要治療的。這一觀點在乙肝患者的治療中可視情況考慮,但不能把乙肝的治療經驗簡單地“移植”到丙型肝炎的診治中。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療目標在近十年來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的保肝治療進展到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已徹底改變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治療的預後。但許多非專科醫生和公眾的認識仍停留在既往的認識水平上。
病毒性肝炎的宣傳和健康教育知識匮乏,導致人們對病毒性肝炎產生錯誤的認識。同時,肝炎患者常常會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歧視,甚至因此影響就業、婚姻和家庭生活。上述情況以及對疾病的恐懼感阻礙了人們接受檢查、治療,並最終喪失獲得痊愈的機會。
目前,治療丙型肝炎的正規治療方法為聚乙二醇干擾素和利巴韋林聯合用藥。雖然聚乙二醇干擾素和利巴韋林聯合用藥療效確定,但是多數公眾甚至醫生對療效仍了解不夠,因此治療的態度不夠積極。同時,高昂的醫療費用,也使許多低收入患者望而止步。
痛在因認知不足而忽視
近年來隨著對院內感染和職業防護的重視,許多醫院已經重視在輸血前、術前和某些有創檢查前進行HCV感染的檢測,以預防院內感染和醫療糾紛的發生。但是,並不是所有醫務人員都能意識到HCV感染的防治工作並不局限於傳染科。
一項在某三級甲等醫院患者中開展的調查抽查了28984例患者,均進行抗HCV檢測。結果顯示,抗HCV陽性患者共983例,占被檢測人數的3.39%(983/28984例),且在醫院各科室廣泛分布(圖1),這足以顯示出預防院內感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抗HCV陽性的患者中,只有22%接受了進一步的HCV RNA檢測,不到5%的患者接受了規范的抗病毒治療。
而對於丙型肝炎的治療,非感染科的醫務人員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均遠遠低於感染科。一項在北京、上海、廣州、鄭州、長春等5個城市開展的調查,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醫院從職人員對丙型肝炎的認知程度。結果顯示,感染科醫務人員對丙型肝炎診斷和治療認知度較好,而非感染科醫務人員對該病的診斷和治療認知度顯著較差(P<0.05)。在某三級甲等醫院中,對檢測出抗HCV陽性患者的治療用藥情況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從現在做起,從醫務人員做起
丙型肝炎的防控要從全體醫務人員做起,加強對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認識,進一步加大全社會健康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使人們正確認識丙型肝炎。
■ 首先,要重視對丙型肝炎的預防,避免HCV的傳播;
■ 其次,要重視對丙型肝炎的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樣才能抓住徹底治愈的最佳時機,避免疾病發展到無法醫治的地步;
■ 走出丙型肝炎治療的誤區,要認識到與乙型肝炎一樣,抗病毒治療同樣是丙型肝炎的治療原則,其他療法和單純的保肝治療是不恰當的;
■ 與轉氨酶正常的乙肝患者可能暫不需要治療不同,轉氨酶水平較低和轉氨酶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同樣需要治療,要改變既往認為轉氨酶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不需要治療的觀點;
■ 既往丙型肝炎的治療目標是肝功能正常,而現在,丙型肝炎治療目標應為清除病毒。
加強對丙型肝炎的防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全體醫務人員不僅要重視乙肝的防治工作,同樣還要重視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特別是非感染科醫生,重視您身邊的每一位抗HCV陽性者,莫讓丙型肝炎患者從您身邊“溜走”。一旦發現抗HCV陽性者,應進一步檢測血清中HCV RNA。若HCV RNA為陽性,應立刻給予干擾素和利巴韋林聯合治療,或請專科醫生處理。
控制丙型肝炎感染的持續增長和蔓延,是一項全球性、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全社會的配合,也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