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臉紅可能是基因變異,長期酗酒患肝癌危險遠遠高於正常人。日前,江蘇省腫瘤研究所歷時4年跟蹤調查,揭示了長期酗酒與患肝癌風險的內在聯系,酗酒乙肝病毒攜帶者患肝癌風險最大。
中國1/3人群,“解酒基因”因變異而失效
該研究項目由江蘇省腫瘤研究所周建農所長組織實施,研究執行者、該所流行病室主任丁建華研究員介紹,飲酒是被公認的除了乙型肝炎、飲污染水和吃霉變食物之外的致肝癌危險因素,但危險性和內在聯系一直缺少明確的認定。
研究表明,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要通過乙醛脫氧酶2(ALDH2)來完成,人體內的乙醛脫氧酶2,其功能就是將乙醛氧化為無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終分解成對人體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但當乙醛脫氧酶2正常基因發生變異之後,便會使該酶失去活性,從而導致飲酒後血中的乙醛濃度增高6倍多,長期酗酒,體內的乙醛就會蓄積,最終可能導致肝細胞發生癌變。
研究還發現,中國人群中乙醛脫氧酶2變異基因型攜帶者占1/3,約4—5億人,絕大多數人不知自己是酶活性缺乏者。
“變異基因”攜帶者,癌變危險是常人的3.51倍
科研組最初在省內肝癌高發區調查發現,乙肝的重度流行和飲酒,確為當地肝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但是在當地30%的長久飲酒者中,為什麼僅部分人最終患肝癌?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