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癌 >> 肝癌治療 >> 肝癌與化療

肝癌與化療

  原發性肝癌(PL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肝癌的系統化療進展不大,單藥治療有效率通常不高於20%,且毒副作用大,可重復性差。近年來,一些新型藥物相繼成功用於臨床,使肝癌的化療呈現出新的局面。

  系統化療對比支持治療

  Lai對阿霉素(ADM)60 mg/m2與支持治療進行比較,兩者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別為10.6周對7.5周,P=0.036,但ADM組毒副反應明顯,25%的患者死於化療並發症,筆者認為ADM治療晚期肝癌優勢微弱。Ishikawa的隨機臨床研究顯示,治療晚期PLC ,替加氟+尿嘧啶(優福定)與對症治療的MST和1年生存率分別為12.1個月和55.3%對6.2個月和5.5%,前者優勢顯著。

  單藥化療

  蒽環類抗腫瘤藥

  ADM曾作為PLC的標准化療用藥,但其毒副作用和化療相關性死亡率高,難以在臨床中推廣。脂質體阿霉素具有在腫瘤組織中高聚集、毒副作用較小的優勢。伊達比星膠囊是一種口服的蒽環類藥物,單藥治療有效率(RR)為17.5%,中位進展時間(TTP)為4個月,安全性好,值得進行多中心臨床研究。

  米托蒽醌曾一度被認為是較有效的藥物,單藥有效率為3%~26%,但有關該藥的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還缺乏大規模的臨床驗證。

  氟尿嘧啶類

  氟尿嘧啶類藥物是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基本用藥,是第一個用於PLC系統性化療的藥物,加用亞葉酸鈣可增加胞內亞葉酸水平,增強療效。作為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抗代謝藥,持續給藥更符合藥理學特點,應用卡莫氟600 mg/d,連續用藥4周以上,在18例可以評價的晚期肝癌患者中取得了16.7%的有效率;Lencioni應用去氧氟尿苷治療的有效率為17%;Yehuda報告,37例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濱2000 mg/m2/d,連用14天治療,3周重復1次,有效率為11%,MST為10.1個月。

  鉑類

  鉑類屬廣譜有效的抗癌藥,Okada完成的順鉑(PDD)治療肝癌的Ⅱ期臨床試驗中,應用PDD80 mg/m2,每4周重復,15.4%的患者取得了部分緩解(PR),且療效維持>3個月。奧沙利鉑(L-OHP)是第三代鉑類,已在部分消化道腫瘤中顯示較順鉑有更好的療效,且毒副作用少。在2004年ASCO會議上報告的Ⅱ期臨床試驗中,14例復治患者中,有1例取得PR,且維持療效達9個月,6例疾病穩定(SD),中位TTP為2.7個月,MST為10個月。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