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種肝髒損傷的終末期,並以肝纖維化為其最初特征。肝纖維化是指由於細胞外基質的形成和降解的平衡失調導致肝內纖維組織的積累,是許多纖維組織包圍的再生結節引起的肝髒結構的廣泛破壞。任何破壞肝髒內環境穩定的過程,尤其是炎症、毒性損害、肝血流改變、肝髒感染(病毒、細菌、螺旋體、寄生蟲),先天性代謝異常的物質累積疾病,化學物質和藥物如酒精、異煙肼、甲基多巴、乙胺碘呋酮,長期膽汁阻塞和營養不良,均為本病發病原因。其中慢性肝炎及長期酗酒是發病的
最常見病因。本病屬於中醫的“脅痛”、“黃疽”、“積聚”、”臌脹”的范疇。
[臨床表現]
肝硬化患者常有肝區不適,疼痛,全身虛弱、厭食、倦怠和體重減輕,也可以多年沒有症狀。若膽流受阻可出現黃疽、瘙癢、黃斑瘤。營養不良常繼發於厭食、脂肪吸收不良和脂溶性維生素缺乏。更常見症狀是門靜脈高壓引起痔、食管冒底靜脈曲張導致消化道出血,亦有表現為肝細胞衰竭,出現腹水或門體分流性腦傷。
[診斷]
1.肝損傷的病史及相關症狀。
2.體征可有肝髒腫大且質地較硬,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腹水。
3.化驗檢查:血清白蛋白下降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血清丁球蛋白能直接反映肝功能受損。AST和ALT常中度升高,鹼性磷酸酶正常或升高,膽道阻塞時,鹼性磷酸酶常升高。膽紅素常正常,血清總球蛋白升高。早期出現正色素正
細胞性貧血,偶爾為大細胞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
4.肝髒同位素掃描、x線檢查、超聲彼檢查、內窺鏡檢查及肝穿可為確診提供明確支持。
5.本病需與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腫大、脾腫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相鑒別。
[1]'>下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