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酒精肝 >> 關於酒精肝 >> 解酒藥“解”出酒精肝

解酒藥“解”出酒精肝


  專家指出,解酒藥“解酒”其實是假象,頂多是緩解酒後腹脹、惡心、嘔吐、泛酸的感覺,更多時候是心理安慰作用。

  “每年年底前單位都要出面請各路‘關系戶’吃飯聯絡感情。我奉命陪酒,一周連喝五場,晚晚喝到吐!”在某事業單位任職中層管理人員的趙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在第五次酒宴後受涼,導致膽囊炎發作,提前結束了陪酒的“光榮”使命。頗具戲劇性的是,接替趙先生的是一位以“海量”出名的同事,但他陪了一次也感覺不適,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自己不到30歲卻已有了“酒精肝”。

  患者表示,自己也知道過量飲酒傷身,但因公喝酒有時不干杯不行。為了盡可能減少對身體的損害,赴宴之前,同事們都會提前喝解酒藥保肝,或者先喝一杯酸奶來保護腸胃。得病的那個小伙子,還經常向大家推薦各種解酒“秘方”。患者有時勸他少喝點,他滿不在乎,說“沒事,我吃了解酒藥!”為何他常吃解酒藥,卻沒受到保護?患者有些迷惑。

  “解酒”是假象 酒精仍傷身

  “哪有什麼解酒的神丹妙藥!”專家指出,解酒藥“解酒”其實是假象,頂多是緩解酒後腹脹、惡心、嘔吐、泛酸的感覺,更多時候是心理安慰作用。

  專家表示,酒精(乙醇)進入體內,20%在胃中吸收,其余在小腸吸收,空腹時人體對酒精吸收最多。越是度數低的酒,身體吸收越快。進入體內的乙醇90%至 98%被完全氧化,釋放出的能量被機體利用,其他則通過腎以及肺的呼吸排除體外。通常認為,人體氧化乙醇的能力是在一小時以內氧化10毫升乙醇。從這個角度來說,藥是沒法替身體“消化”酒精的。

  如果一次飲酒超過這個量,就會導致酒精在體內積聚,存得多了,就容易中毒。乙醇進入肝細胞後,氧化為乙醛。而乙醛對肝細胞有明顯的毒性,使其代謝發生障礙。長期過量飲酒,將導致肝細胞反復發生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最終導致纖維化和肝硬化。

  解酒藥有時反而損肝胃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雷切爾·弗裡曼和阿倫·卡羅爾近日在最新一期《英國醫學雜志》撰文指出,從服用阿司匹林、吃香蕉、澳大利亞酵母醬(vegemite)到喝水,網絡上提供了無數種防止喝醉或緩解醉酒的方法,但沒有科學證據能夠表明這些方法真的管用,而研究顯示,有些辦法反而有害健康。

  紐約大學醫學院的馬克·西格爾指出,喝過酒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或退熱淨可能導致肝病或胃痛。早在2005年,英國、荷蘭就聯合進行實驗來驗證常見解酒法的功效。這些辦法包括止痛藥托芬那酸、神經阻斷藥物心得安和治療惡心、眩暈的托烷司瓊三種藥物,干酵母、琉璃苣提取物、洋薊和仙人掌果四種食物,以及果糖解酒法。

  實驗發現,干酵母、琉璃苣提取物和托芬那酸對部分受試者的某些症狀有緩解作用。但研究人員沒有發現“說服性證據”證明這些物質確實可以防止喝醉或治療醉酒。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半島醫學院的醫學教授埃查德·恩斯特還指出,醉酒是個人基因、體質、環境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找到一種有效的解酒方法幾乎不可能實現。例如有的醉酒者若在一個煙霧缭繞、聲音嘈雜的酒吧裡過一夜,頭疼症狀就會加重。

  午飯飲酒好過早晚飲酒

  專家指出, 醉酒沒有良方可解。要避免醉酒傷身,

  一、要選擇飲酒時機。“最好是選擇日間飲酒,例如午飯時喝酒,無傷大雅。”忌諱早飲和晚飲,即空腹飲酒和晚上睡覺前飲酒,尤其是後者,因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脾胃受累,易生痰,動火助欲,更易致病。>>>專家談酒精肝的危害及保健

  二、適量而止,不要在短時間內大量飲酒。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飲酒對人體的利弊,與酒量和體質有關,不可常飲、多飲。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提出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疾動火”。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