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其他肝病 >> 丁型肝炎的病原學、診斷、預防、治療、保養

丁型肝炎的病原學、診斷、預防、治療、保養

  病原學

  丁型肝炎病毒為直徑35-37nm的圓球形顆粒,外膜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內含丁型肝炎病毒抗原和病毒基因組。丁型肝炎病毒的浮密度為1.24-1.25g/cm3。

  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組為單股環狀負鏈RNA,基因組全長1.7Kb在實驗感染的動物體內發現有雙股RNA,即存在抗基因鏈,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組內部70%的鹼基互補從而形成穩定的不分枝的桿狀結構。HDV有多個編碼100個氨基酸以上的讀碼框架,其中只有一個編碼214/195個氨基酸的肽為病毒抗原。其它編碼蛋白的功能至今尚不清楚。

丁型肝炎的病原學、診斷、預防、治療、保養

  丁型肝炎病毒分為三個基因型(Ⅰ、Ⅱ、Ⅲ)Ⅰ型中又分為ⅠA和ⅠB兩個亞型。我國HDV屬基因Ⅰ型,以河南株為代表的為ⅠA亞型,以四川株為代表的為ⅠB亞型。

  丁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主要通過血液血制品,針刺、破損的皮膚粘膜也可通過性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並有家庭聚集現象。

  臨床表現

  急性丁型肝炎有兩種形式,一為與HBV聯合感染,一為與HBV重疊感染。

  HDV與HBV聯合感染的急性肝炎,大多數表現為急性自限性肝炎經過,症狀與體征和急性乙肝相同,如果病人有血清轉氨酶及膽紅素呈雙峰升高,更應懷疑為聯合感染,少數病人表現為急性重症肝炎。

  HDV與HBV重疊感染的急性肝炎,原先為HBsAg陽性,病情突然活動或進行性發展為肝硬化者,慢性肝炎或重型肝炎均應注意重疊HDV感染的可能。

  診斷原則

  丁型肝炎診斷須依據流行病資料,臨床症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綜合診斷,確診則須依賴病人血清或肝組織HDV感染標記物的檢測,必要時須進行肝穿刺對肝組織做病理檢查及免疫組化或分子雜交做病原學檢查。

  1.流行病資料:病人接觸史、注射史、輸血或血制品史等。

  2.臨床症狀,體征:同急肝、慢肝,重肝表現。

  3.肝功能檢測:同急肝、慢肝,重肝肝功能檢查。

  4.HDV標記物的檢查:查病人血清中抗HDV(IgM、IgG),丁型肝炎抗原(HDAg),丁肝病毒核酸(HDV-RNA),目前國內有丁肝抗原和抗體試劑可供使用。

  上述四項中如HBsAg陽性兼有HDV標記物中一項或一項以上陽性及肝功能異常即可判為丁型肝炎,1,2兩項作為診斷的參考。

  如果臨床和病原學診斷符合急性肝炎伴HDV標記物中一項或一項以上陽性可判為急性丁型肝炎(如果抗HBcIgM陽性為聯合感染,如果抗HBcIgM陰性者為重疊感染)。

  如果臨床和病原學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伴有HDV標記物中一項或一項以上陽性(尤其是抗HDVIgM抗體反復波動或抗HDVIgG抗體持續高滴度)可判斷為慢性丁型肝炎。

  預防治療原則

  1.同乙型肝炎

  2.對住院病人中的丁型肝炎病人進行隔離。防止HDV在HBV陽性者中傳播。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