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由於血液中有一種叫膽紅素的物質含量增多而使眼白(鞏膜)以及全身皮膚粘膜發黃。這種物質增多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於溶血或肝細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減低引起,有的是由於肝細胞損害,也有的是由於肝內或肝外膽道受阻塞而引起。
通常引起溶血或肝細胞結合膽紅素能力減低的疾病有:由於先天酶的缺陷造成遺傳性球形或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症、非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貧血、自家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最常見的如小兒出生第一、二天內出現的黃疸,吃了蠶豆或某些藥品後引起的黃疸、輸入了配錯血型的血等都是屬於這一類。
肝細胞的損害則見於甲型或乙型肝炎、中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新生兒巨細胞包涵體病、肝癌等。由於這些病都可以使肝細胞損害,所以在病變的過程中都可以出現黃疸。
肝內或肝外膽管阻塞可以由於先天性畸形造成,也可以由於藥物或疾病因素使膽汁郁集而形成,偶然也會由於膽道蛔蟲或膽道附近的腫瘤壓迫而引起。
此外,呆小症、先天愚型、先天性幽門肥厚,可使新生兒黃疸增重或延遲消退。嚴重燒傷、溶血尿毒綜合征,或半乳糖血症等病也可以出現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