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嗜酒如命的中老年人,還是為了事業而打拼的熱血青年,常年奮戰在酒桌觥籌交錯之間的人們,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擔心——酒精肝。今年的3月18是第13個“全國愛肝日”,今年的主題是“為了愛肝,我們戒酒一天”。中國早在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釀酒,而在如今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的時代,為何又要提倡“戒酒一天”呢?
酒精肝的危害循序漸進可致肝硬化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酒在人類交往中占有獨特的地位,與人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無酒不成席,一醉方休,已成為一條不成文的待客之道。但如飲而無度,或長期嗜酒,將可能會發展為酒精性肝病。
據傅志仁教授介紹,酒精性肝病是一連續的病理階段,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酒精性脂肪肝,即酒精造成脂質在肝髒中沉積,形成酒精性脂肪肝,或者在肝髒代謝的過程中,其代謝中間產物能損害肝髒,引起肝功能的損害,引起酒精性肝炎;第二個階段則是長期的過量飲酒可加重肝髒負擔使肝細胞受損變性、壞死,在修復的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形成肝纖維化;而第三階段則為肝硬化,如繼續飲酒,肝纖維化會進一步發展,最終導致肝硬化的形成。
傅志仁主任說,一般情況下酒精肝的形成與患者的飲酒量及酒齡有關,若每日喝40g左右,即二三兩高度的白酒,持續兩年以上即會得酒精肝。酒精肝也與遺傳因素有關,比如白種人相對於黃種人和黑種人得酒精肝的比例大,女性較男性更易得酒精肝。此外,與患者自身情況也有很大關系,例如患有肝炎的患者及肥胖病人較常人更易得酒精肝。
喝酒切莫喝到醉感到頭暈時肝髒已不堪重負
喝酒為什麼會醉?酒精在體內是如何代謝出去的?為什麼有人酒量大,有的人酒量小?為什麼喝酒會傷肝?
傅志仁教授說,正常情況下,酒精進入體內後,10分鐘左右即可被吸收,進入血液。酒精進入血液後,被輸送至肝髒。肝髒中的乙醇脫氫酶使乙醇轉化為乙醛,乙醛被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乙酸再被肝藥酶(細胞色素P450)徹底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洩出體外。
人為什麼會醉酒呢?傅志仁教授表示,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迅速升高,肝髒已經無法及時將酒精分解時,血液中的酒精就會沿著循環系統進入人的大腦,抑制中樞神經,造成頭暈,反應遲緩,肢體無力,控制力下降等等醉酒現象。因此,喝酒最好不要超過這一界限,一旦感到頭暈腦脹,應及時注意停止飲酒,尤其是有肝炎、乙肝的人群,更是應該“嚴防死守”,寧可耍賴,不可傷身。
為什麼喝酒會引起肝損傷,專家表示具體機理至今為止都不是很清楚,有觀點認為酒精在肝髒代謝過程中產生乙醛,乙醛的活性很高,易和周圍物質結合形成復合體,影響了肝髒的正常功能。還有觀點認為酒精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某些中間產物誘發了機體的免疫反應,將含酒精的肝細胞誤以為異常細胞進行攻擊。
紅酒黃酒白酒啤酒,哪種酒的危害程度更高?
傅志仁主任介紹,酒對身體的危害程度與酒精度及品種有關。從酒精含量來說,度數低的酒對人體的危害更小。若酒精度相等,從營養學角度來說,葡萄酒的營養成分相對來說高一些,葡萄酒裡含酸、單寧,對軟化心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好處,所以國內外有不少研究者都建議,每天一小杯紅酒,有利於健康。其次是啤酒,然後是黃酒,最後是白酒。白酒中又以醬香型酒為最好,醬香型酒因是發酵釀制,內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礦物質相對較多。
專家支招如何喝酒避免得酒精肝
傅志仁主任介紹,因為長期大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酒精肝患病人數逐年上升並呈年輕化趨勢,且酒精肝患者帶有明顯的行業特點,30至45歲應酬多的商務人士、銷售人員、生意人等群體是該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傅志仁主任建議,應科學飲酒,保護肝髒。
第一,要學會正確的自我保護。自身狀況不適合喝酒的人要盡量避免喝酒,比如胃潰瘍及腸潰瘍患者、已患肝病的患者、肥胖症患者以及在生理周期和孕期的女性。
第二,不要空腹喝酒。酒精進入體內主要由小腸吸收,小腸吸收酒精的速度與酒精進入血液速度、酒精對肝髒損害的程度以及個人醉酒的程度都呈正相關,在喝酒的同時吃食物,酒精和食物混合在一起,呈現半固體狀態,會延緩小腸對酒精的吸收。
第三,根據自身的狀況,對自己酒量做到心中有數,盡量不要超過自己的限度,若不得不喝,吐酒也許是個自我保護的方法。
健客網小編建議:酒可以小酌,但是患有肝病的患者最好戒酒,尤其是酒精肝患者,一定要戒酒,切勿貪一時口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