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關於乙肝 >> 乙肝患者嗜酒易患肝癌

乙肝患者嗜酒易患肝癌

  在國內外首次發現長期嗜酒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如果其體內一種名為乙醛脫氫酶2(aldh2)的基因發生變異,將顯著增加其患肝癌的危險性。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對我國眾多的長期嗜酒者進行肝癌風險預測,以便制定有效的“個體化”肝癌預防措施,降低我國的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肝癌的發病率位居我國各種惡性腫瘤發病率的前列,肝癌不僅發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目前每年大約有30000多人死於肝癌。國內外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除了乙肝、飲污染水和吃霉變食物之外,嗜酒已被公認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危險因素。

  一研究證實,酒精在體內的代謝中產生的乙醛,對動物肝細胞有明顯的毒性和致癌作用,而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2的功能,就是將乙醛氧化成無致癌作用的乙酸,並使其最終分解成對人體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但當乙醛脫氫酶2基因發生變異後,便會使該酶失去活性,導致酒後血液中的乙醛濃度增高6倍多,而嗜酒者體內乙醛的蓄積,使其肝細胞發生癌變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在肝癌高發區調查發現,乙肝重度流行和飲酒是當地肝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者選取208例肝癌新發病人以及208名非腫瘤居民,對其進行乙醛脫氫酶2基因型和乙肝病毒攜帶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並調查了他們的飲酒狀況。結果發現,在攜帶乙醛脫氫酶2變異基因型的人中,每月飲酒量3000克以上者發生肝癌的危險,是乙醛脫氫酶2基因正常且不飲酒者的3.51倍;而且隨著他們一生中飲酒總量的不斷積累增加,其患肝癌的危險性也明顯上升。

  特別是攜帶乙醛脫氫酶2變異基因型者合並hbsag陽性時,大量飲酒後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呈顯著的相乘效應,其發生肝癌的危險性是乙肝表面抗原陰性、乙醛脫氫酶2基因正常且飲酒總量少於每年6斤者的52倍以上。

  此外,該研究還發現,我國人群中的乙醛脫氫酶2變異基因攜帶者約占1/3,但他們與該酶的正常基因攜帶者相比,在飲酒頻度和每次飲酒量方面卻沒有差異。這說明我國飲酒者的飲酒狀況不受該酶活性正常與否的影響,而是與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以及世俗交際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研究人員認為,長期飲酒者應當將酒精攝入量嚴格控制在每天15克的安全劑量之內,並應定期檢查肝髒功能;hbsag陽性最好少飲酒或者不飲酒。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