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關於乙肝 >> 醫生提醒警惕乙肝過度診療

醫生提醒警惕乙肝過度診療

    乙肝病毒dna尚有許多不成熟的東西,並不適合廣泛用於臨床

    乙肝病人往往都有這樣的經歷:起先由於經驗不足,認識不夠,治療走了不少彎路,輕信廣告和“偏方”、“驗方”,就診於某些個體醫院或診所,花費成千上萬,但是最終顆粒無收。後來又轉投其他醫院,但是大量的檢查項目和昂貴的治療費用,使患者難以承受。有的患者使用正規的聯合抗病毒治療方案:干擾素聯合拉米夫定,一個療程下來,花費醫療費用兩萬多元,但是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乙肝患者長年累月的診療,足可以使其因病致貧、傾家蕩產;乙肝診治面臨著診斷項目不斷翻新、治療藥物層出不窮、患者診療費用不斷攀升的狀況。10多年前,患者充其量作一些乙肝“兩對半”檢查和b超檢查,治療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種藥物,花費也比較少,可如今的檢查項目和使用藥物名目繁多,但療效幾乎沒變,傳染病從業人員不得不反思一下乙肝診療過程中存在的“過度診療”現象。

    近幾年來,在乙肝診治“市場”上存在一種錯誤的做法和說法,就是鼓動患者頻繁檢查乙肝病毒dna定量,各地興起和大肆炒作乙肝病毒dna檢測,稱通過定量檢查可以了解到傳染性大小和治療效果。目前,頻繁使用pcr方法檢測乙肝病毒dna已經成為“時尚”,許多地方和醫院爭相開展。乙肝病毒dna檢測被描述為可以判斷傳染性強弱以及治療效果好壞的“金指標”。一次乙肝病毒dna檢測需要花費人民幣200元左右,有的患者一年要化驗乙肝病毒數十次,反復觀察乙肝病毒dna數值的變化,想努力從中發現些什麼……

    解放軍302醫院感染七科醫學博士劉士敬說,迄今為止,乙肝病毒dna尚有許多不成熟的東西,並不適合廣泛用於臨床。乙肝病人不分青紅皂白地都來檢查,其實是一種浪費。

    乙肝診療“過度”現象比較普遍

    所謂“過度診療”,就是過度運用超出疾病診療根本需求的診療手段,不需要做的檢查硬性檢查,不需要用的藥物硬性使用,可用可不用的診治項目一律進行,這些都屬於“過度診療”。

    據劉博士介紹,我國每年用於乙肝診療的費用超過500億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其中20%左右屬於“過度診療”,這些“過度診療”使患者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使疾病治療變得復雜,病情有可能更加嚴重。有資料顯示,住院病人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20%,而過度用藥是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主因之一。據估算,一個乙肝患者住進三級甲等醫院,人均住院經費一般都要超過1萬元,日均500元左右。一個門診乙肝患者一次診療費用平均650元。乙肝患者病情久治不愈,長年累月診療不斷,在這些花費中,不乏“過度診療”的成分。

    乙肝“過度診療”的表現

    一、檢查項目越來越多,檢查項目越來越細。乙肝病毒指標多達20多種(包括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基因變異等),肝纖維化指標5項以上,肝功系列10余項,反映免疫功能指標10余項,蛋白電泳,血常規,b超及ct等影像學檢查;住院病人入院時還需要常規檢查艾滋病、性病等指標,以防某些疾病發生了院外感染。如果要把這些項目都做一遍的話需要幾千元。其實,不是每一個患者都需要將這些指標作一遍的,也不是患者每次復診都要重新檢查一遍,而是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必須進行的檢查。遺憾的是,現實臨床實踐中,確有不少患者長年累月接受著一些額外的、不必經常化驗檢查的負擔。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沒有進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療,就沒有必要頻繁檢查乙肝病毒指標和病毒變異指標。

    二、一些不太成熟的診療項目用於臨床,一些較為成熟、有效的診療方法卻被忽略。乙肝疫苗用於治療乙肝是公認的,但是不少地方都在動員患者嘗試乙肝疫苗聯合其他藥物如潘生丁等,治療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乙肝病人,這些嘗試實際臨床價值並不大。

    三、盲目追逐高、精、尖。乙肝患者病情穩定,沒有特殊不適,卻被動員進行ct和核磁共振檢查者,也不乏有之。有時ct檢查成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常規檢查項目,實際陽性檢出率很低,病人支付費用卻很高。

    四、大量醫藥廣告和醫藥促銷手段,使得患者承受過多的藥物重疊和頻繁換藥帶來的“過度診療”。醫藥的各種促銷活動,使得一些醫生選擇用藥失去了公正的立場,一些可用可不用的項目和藥物,可能就會加在患者身上;而患者也往往禁不住藥物廣告的宣傳誘惑,購買一些療效不佳的藥物反復使用。

    五、沒有得到公認的各種聯合治療普遍存在。臨床上常見某患者同時用著多種藥物治療,有中藥制劑聯合者,也有西藥聯合者,也有多種中西藥物聯合者。有的患者為了抗病毒,同時使用著干擾素、拉米夫定、日達仙、苦參素以及不少中成藥,日均消費在千元左右,這種“集大成”的治療方法並非療效很好,有時甚至是有害的,肝髒的負擔被藥物壓得沉重不堪,損害程度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六、乙肝病毒攜帶者本不該用藥治療,但是幾乎每個乙肝病毒攜帶者都在進行著這樣或那樣的嘗試性治療,而這些治療幾乎都不能換回理想的療效,根本就是一種浪費。

    “過度診療”帶來的危害巨大

    1.醫療資源嚴重浪費。有資料顯示,醫療機構濫開藥、濫檢查等導致醫療資源浪費可達20%—30%。劉博士說,為了獲取藥品的高利潤、早日收回設備成本,有些醫療機構冷落國產、廉價、有效的藥品和檢查方法,鼓勵醫生多開進口高檔藥,多開ct、核磁等檢查,這其實造成了一種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

    2.患者經濟負擔日益加重。乙肝病毒攜帶者原本是不應該進行抗病毒治療的,但是不少患者都在使用這樣或那樣的治療,其中包括拉米夫定。劉博士說,一個患者使用拉米夫定年均花費應該是6000元左右,整個療程長達數年,也就是說每個患者可能支出都要超過萬元。如果我國一億多乙肝病毒攜帶者都來嘗試一下這種治療,那將意味著萬億元的支出,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其實,這些支出很可能沒有什麼收獲,因為乙肝患者機體尚處於免疫麻痺狀態,對這些治療不產生應答,用藥實際就是一種浪費。

    3.藥源性肝損害有增無減。劉博士指出,過度用藥的後果十分嚴重,我國藥物性肝損害的病例以每年3%至4.5%的速度增長。使用中藥治療乙肝是我國特色之一,但是絕大多數的中藥自身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良反應,治療乙肝的中藥復方千差萬別,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不少乙肝患者在盲目使用中藥復方後,病情加重甚至於惡化的事例。

    4.過度的檢查項目也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劉博士說,那些在短時間內多次做ct檢查的患者,接觸到的x射線劑量成倍增加,而且ct對肝髒血管瘤、結石等檢查結果的准確性還不如b超檢查。頻繁檢查乙肝病毒dna定量,不但不能說明病情的嚴重性,而且會使醫患對於每次檢查漂浮不定的數字變化產生錯誤的理解。

    遏制“過度診療”的措施

    劉博士建議,乙肝診療行為應該有一個標准,其中包括如何對待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檢測和隨訪,治療乙肝的有效藥物有哪些,如何使用這些藥物等等。標准應該做到盡可能細化,包括常用藥物使用的標准化,一線藥物、二線藥物和三線藥物的劃分,明確診斷項目和治療藥物的適用范圍。

    醫療行業的主旨首先是治病救人,為人民服務,而不是贏利。劉博士說,病人大都不懂診療常規,他們求醫的經歷是被動的,醫生讓做什麼檢查、讓吃什麼藥,患者一般都會服從,所以醫療機構是主宰,如果醫療單位失去自律,以贏利為主要目的,那麼“診療過度”現象就會愈演愈烈。因此,制定乙肝診療的行業自律准則勢在必行。

    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工商管理部門、藥監管理部門等應采取切實措施,堅決禁止濫發乙肝廣告,限制和杜絕各種個體和承包的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醫療單位舉行的診療活動。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