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治療乙肝新方法被韓國人發現
“免疫介導素”問世
征服乙肝,一直是各國專家研究的重點,但韓國人捷足先登,率先找到了乙肝自愈的新方法。
1991年,韓國中央研究院院長、韓國參天堂藥業肝病攻關組組長、醫學博士李正植牽頭成立乙肝攻關小組,開始對自愈的和久治不愈的兩組乙肝感染人群體內不同的免疫應答過程進行觀察研究。他發現,久治不愈的乙肝患者,體內存在“免疫耐受”和“免疫反應紊亂”兩種非正常狀態,其中幼年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大多由母嬰傳播造成,因為還沒有建立起足夠強大的免疫功能,因此病毒進入體內後,免疫系統對其熟視無睹,不能產生相應的抗體將其清除,導致自身免疫系統與病毒長期和平共處,李正植博士將這種狀態稱為“免疫耐受”;而另外一些成年患者,免疫細胞雖能接受乙肝病毒復制的信號,卻不能准確識別,所以在清除部分病毒的同時,將許多肝細胞也一同殺死,導致肝髒組織大片壞死,李正植博士稱其為“免疫
反應紊亂”。
而自然痊愈的患者正是由於打破了這兩種狀態。那麼是什麼物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呢?經過長達8年的努力,李正植博士終於找到了這種關鍵物質——免疫介導素。
李正植博士發現,免疫介導素由免疫細胞產生,存在於免疫細胞表面,是免疫細胞與其它細胞基質間相互結合、鏈接的一種粘附分子,它有三大功能:1.識別病毒,將識別信號迅速傳遞給免疫細胞。2.引導免疫細胞參與免疫反應,從而清除病毒。3.刺激肝細胞分化再生,恢復正常肝功能,促進肝脂肪的分解,並有抗肝纖維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