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脂肪肝 >> 關於脂肪肝 >> 脂肪肝都是“吃”惹的禍!

脂肪肝都是“吃”惹的禍!

  有人對135名肥胖兒童進行檢查,發現脂肪肝的發病率約為20%。廣西醫科大學附院對40個單位的10 923位職工進行B超檢查,發現肝內脂肪浸潤者1 134名,占10。38%。20世紀90年代日、美等國學者利用B超發現,脂肪肝發病率占總人口的10%。因此,目前脂肪肝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內的過度蓄積。正常人肝髒的脂肪含量占肝髒重量的5%,其中60%為磷脂,其余為三酰甘油、脂肪酸、膽固醇和膽固醇酯。當脂肪含量超過肝髒重量的10%或組織學上肝細胞半數以上有脂肪變性時,即為脂肪肝。

  肝髒是脂肪代謝的重要器官,有合成、利用和轉運脂肪的作用。當脂肪來源過多、合成增加而利用和釋放減少時,即可導致脂肪肝。因此,脂肪肝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許多原因都可促成脂肪肝。常見的有長期大量飲酒、肥胖、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等,其他如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某些藥物(如四環素)、炎症性腸病等,也可引起脂肪肝。還有一種較少見的妊娠急性脂肪肝,可導致母嬰死亡。

  一般而言,輕度脂肪肝沒有任何不適。中、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惡心、腹脹、腹瀉、肝區隱痛、右肩背部酸痛發脹、容易疲勞等,體格檢查時可發現肝髒腫大,但多數沒有壓痛;嚴重者可有脾髒腫大、黃疸等。實驗室檢查主要有肝功能異常,如血脂(三酯酰甘油、膽固醇等)和轉氨酶的升高等。B超或腹部CT檢查有獨特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改變並無特征性,也就是說許多疾病都可有上述變化。

  診斷脂肪肝最可靠的方法是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即用一根特制的穿刺針,經皮膚穿刺肝髒,采取少量肝組織進行病理檢查。B超和CT檢查雖然不及肝穿刺活檢可靠,但對中、重度脂肪肝的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當肝髒的脂肪含量大於30%時,B超即可檢出,如超過50%其敏感性可達90%。因此,在沒有條件或病人對肝穿刺暫時有顧慮的情況下,可先進行該項檢查。

  一旦患了脂肪肝,患者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譬如,長期大量飲酒者應戒酒。有統計表明,每日飲烈性酒80~120克,持續10年以上者,90%可有酒精性脂肪肝。營養過剩、肥胖者應嚴格控制飲食,使體重恢復正常。一般地說,正常男性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女性還要再減去2千克。大於正常體重20%即為肥胖。如不能控制體重,則可能引起肥胖性脂肪肝。再如糖尿病病人,約50%有脂肪肝。因此,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性脂肪肝的關鍵。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其他如內分泌紊亂、藥物等引起的脂肪肝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做相應的治療。不去除病因,脂肪肝是難以治愈的。

  其次,調整飲食結構。不管什麼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均需控制飲食,應該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不吃或盡量少吃動物性內髒、無鱗的魚類(如鳗魚、帶魚)、蛋黃、蟹黃等。另外,糖類在體內可轉變為脂肪,加重脂肪肝,所以不吃或盡量少吃甜食(包括含糖飲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河魚、豆制品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飲食習慣,不要吃零食,睡前不要加餐。

  第三,適當增加運動,促進體內脂肪消耗。跑步(每小時至少6公裡才能達到減肥效果)、仰臥起坐或健身器械鍛煉都是很有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既需增加營養,又要臥床休息,加上肝細胞本身的病變,很容易發生脂肪肝,因而在疾病允許及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適當增加活動非常必要。

  最後,藥物輔助治療。除治療原發病外,這裡主要指降血脂治療。由於脂肪肝的病因復雜,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一般可從膽鹼、煙酸肌醇酯、苯札貝特(必降脂)、非諾貝特、吉非貝特、多烯康等降血脂藥物中選用1~2種。中藥絞股藍、月見草及山楂、綠茶等均有降脂作用。護肝去脂藥如水飛薊素(益肝靈)、肝得健、牛磺酸等也可服用。應該指出,降血脂藥物的療效並不確切,只能作為輔助治療。市場上出售的減肥藥不但價格昂貴,而且效果不肯定,使用不當反而加重肝髒損害,因此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脂肪肝並不可怕,早期發現積極治療,一般都能痊愈,而且不留後遺症。但發現較晚或因症狀不明顯、麻痺大意而延誤了治療則可能發展為肝硬化,就不可能治愈了。所以,對脂肪肝決不能掉以輕心。脂肪肝的預防工作應從兒童做起,尤其是獨生子女,想吃什麼就給什麼,活動又少,一旦變成“小胖墩兒”,恐怕已有脂肪肝了。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