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傳播傳染 >> 戊型肝炎病毒的輸血傳播:散布恐慌或真實存在?

戊型肝炎病毒的輸血傳播:散布恐慌或真實存在?

  HEV輸血傳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印度首先出現的2例HEV輸血傳播病例的回顧性報告,盡管作者不能明確地通過分子診斷工具明確的證明戊型肝炎與血液傳播有關。實際上,發達國家的輸血療法最先證明戊型肝炎血液傳播(日本的Hokkaido)。追溯到2002年,Matsubayashi等人在心內直視術期間展示了全血新鮮冷凍血漿單位的獻血者和接受該單位患者之間具有完全相同的HEV(Gt4)RNA基因組序列。2004年,又是Hokkaido通過測序分析發現第二例戊型肝炎Gt4輸血傳播病例,該病例是在一名接受血小板輸血後出現急性肝炎症狀的男性患者發現的,該案例與動物傳染病食物污染有關。直到2005年,該國除了實施獻血者ALT水平篩查之外,還實施了涉及20個標本的小型池化HEV RNA內部試驗。盡管如此,7個HEV陽性血液產品被使用,並在2006年三月之前出現了2例輸血後戊型肝炎病例。當對合格獻血者(即通過了低於60IU/L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HIV 1型和2型血清學試驗的獻血者)開始系統使用HEVNAT後,就阻止了HEV陽性血液產品的進一步流出。

  在日本的不同地區,2名患者出現了輸血後戊型肝炎症狀,而且日本紅十字會的血漿分餾器檢測了三個單位的源血漿內的HEV RNA。2006年和2007年,歐洲國家英國和法國上報2例輸血後HEV感染。

  因此,輸入受感染的血液產品包括在可能的HEV傳播途徑中,盡管上述案例的報告為解決輸血醫學會內部日益激烈的爭論鋪平了道路,但是HEV非腸道傳播到輸血安全的風險帶來的問題仍然難以解決。

  不幸的是,輸血受體的回顧性研究並不一致。非地方病區域的研究顯示HEV血清陽性率與先前的輸血並無明確的關系,同時,地方病區域的回顧性研究表明了通過輸血傳播的可能性,並突出了輸血受體中急性HEV標志物的盛行率顯著較高。

  有趣的是,與接受輸血次數較少的患者相比,多次輸血患者具有較高的HEV感染標志物(即抗HEV IgG/IgM以及HEV-RNA)發生率。5名出現輸血後戊型肝炎的患者早就患者有血液疾病。

戊型肝炎病毒的輸血傳播:散布恐慌或真實存在?

  許多研究顯示任何包括紅細胞、血小板和新鮮冷凍血漿的血液產品均可以傳播HEV,但是病毒載量是否要求誘導受體內戊型肝炎血液傳播尚不明晰。

  HEV-RNA的存在已經在小型和大型血漿池化試驗中被報告,包括分餾法試驗。實際上,HEV-RNA已經在歐洲和美洲獲得4/41的分餾法血漿池化試驗中被檢測出來。盡管在這些發現中,被報告的血友病患者具有不同的HEV血清陽性率,而且HEV是否可能通過血漿類醫療

  產品傳播到患者身上尚不明晰。實際上,7種要素可能在預防血液傳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稀釋初始病毒載量、血漿池內存在中和抗體以及血漿池的大小等。有趣的是,最近的工作首次提供了在2名患有血栓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中,HEV通過溶劑/清潔劑傳播的間接證據。

  不僅如此,無症狀個體感染的高血清陽性率增加了HEV通過血液傳播的潛在風險。戊型肝炎應基於如下2個理由被視為輸血安全的風險,尤其是在高風險受體人群內(孕婦、慢性肝病病史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不全患者)。首先,HEV陽性獻血者可能沒有病毒血症症狀,天冬氨酸轉氨酶和ALT水平也正常;其次,血清轉化的時間無法明確定義。

  感染HEV個體的病毒血症通常持續時間很短,但有拖延的病毒血症實例的報告,如兒童發生急性HEV肝炎之後,病毒血症發生拖延。盡管除了溫和的黃疸和升高的ALT外受感染的受體通常無症狀,但是在症狀出現之前會有一段很短的疾病潛伏期。

  然而,現在缺乏徹底的戊型肝炎血液傳播發病率評估,而且現有的病例僅僅是歐洲和日本報告的,因為HEV感染獻血者捐獻的血液產品導致的HEV血液傳播。而且其自然的臨床進程尚不明確。但是在高風險受體人群中,輸血傳播被指與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