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傑博士和姜慶五教授領銜的課題組與廈門大學合作,取得了三個重要發現:
1、豬是戊肝病毒攜帶者,帶毒率遠遠高於人群
科研人員在3個不同的地點采樣檢測後發現,在我國養殖場中的豬,有9%攜帶戊肝病毒,但均無臨床症狀和體征。豬與豬感染維持了戊肝病毒的自然循環,5個月左右的養殖期,會增加戊肝病毒變異的機會。而一般人群中戊肝病毒攜帶者約為0.3%,遠低於豬,也多表現為無症狀感染。
2、戊肝病毒在人和豬中共同流行
科研人員在分離的46株人和豬戊肝病毒中,人戊肝病毒分離株中有4株為基因Ⅰ型,17株為基因Ⅳ型,而25株豬戊肝病毒全部為基因Ⅳ型。所有Ⅳ型戊肝病毒可進一步分為四個亞群A~D,其中A和D亞群分離株在人群和豬群中共同流行。
3、接觸豬的人群感染風險更高
與豬場河流上游人群相比,豬場河流下游地區人群戊肝感染風險約增加了30%;而從事生豬相關職業人群的戊肝感染風險更高,比上游人群增加74%,這種風險隨著接觸豬年數的增加而上升,與豬接觸5~14年和15年以上的職業人群,戊肝感染風險比上游人群增加84%和182%。這表明在接觸豬的相關行業,戊肝病毒可能通過直接接觸而傳播給從業人員;由於豬場存在著大量病毒並且豬群數量龐大,戊肝病毒也可能通過水系傳播給下游人群。
鄭英傑、姜慶五認為,幾乎所有的豬感染後都是無症狀的,流行的病毒株中Ⅳ型(主要流行於亞洲)占據主導地位。由於豬群數量龐大,其戊肝病毒載量明顯大於人群,因此基因Ⅳ型戊肝病毒感染將可能通過各種可行的途徑從豬群感染到人群。
血清學結果研究進一步告訴我們,人群很可能通過接觸豬及其排洩物而感染戊肝;豬群販運可使人群暴露於不同的豬群病毒,因此,流行於人群的基因IV型戊肝病毒基因比流行於豬群的戊肝病毒更為多樣。豬群很可能成為我國人群感染基因Ⅳ型戊肝病毒的一個主要來源。
姜慶五教授說,戊肝病毒在70℃以上便可殺滅,市民仍可放心吃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