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外科聯合心胸外科、麻醉科成功為一位77歲的老伯施行了巨大肝癌切除合並右心房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
來自深圳的患者宋伯近一個多月來總是感覺腹脹、氣促、全身乏力,最近被轉診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外科找王捷教授就診。經肝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肝左葉肝髒體積增大,有大小約15厘米X15厘米的巨塊型腫塊,肝中靜脈癌栓一直長到下腔靜脈至右心房內,發現癌栓可活動,大小約10厘米X2厘米,並且有部分阻塞心髒的三尖瓣口。心胸外科主任楊艷旗教授會診後認為,患者右心房下腔靜脈癌栓隨時有可能脫落進入肺動脈導致肺動脈栓塞引起猝死,因此有必要在肝癌切除手術同時施行右心房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經過醫院多科室會診,肝膽外科和心胸外科聯手為患者施行了巨大肝癌切除+體外循環下右心房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目前,術後患者心髒功能及肝髒功能穩定,已順利渡過危險期。
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華南肝膽醫院院長王捷教授介紹,臨床上該病例不常見,手術無章可循,種種因素疊加起來,手術的難度和風險相當高。首先是患者的癌栓已長到右心房,如果脫落進入肺動脈,隨時可能猝死。其次,該患者肝癌生長的速度過快,占據了整個肝髒的60%,剩下40%的肝髒又有肝炎、肝硬化,還要承擔整個人體的營養代謝、解毒功能,因此要考慮在術後患者剩余肝髒能夠正常工作。所以,手術能夠取得成功,實屬不易。
我國有近兩億人感染肝炎病毒,肝炎患者中,約兩三成會發展為肝硬化,每年我國約35萬人死於慢性乙肝相關疾病,其中60%為原發性肝癌。為了避免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這樣的趨勢發展,王捷教授建議高危人群如有明確乙肝或丙肝病史的病人;診斷有乙肝、丙肝所造成的肝硬化病人;或在血液中能檢查到乙肝或丙肝抗原抗體的病人,即通常所說的表面抗原陽性、大三陽、小三陽或丙肝抗體陽性的病人,應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肝功能、甲胎蛋白定量、乙肝DNA定量和B超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