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歲醫護人員是B型肝炎帶原者,有定期驗血,卻忽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癌為時已晚、肝髒長滿腫瘤,不幸過世。收治這名患者的肝膽腸胃專科診所醫師胡必雄表示,臨床上也遇過服藥中產生肝癌的患者,因此B型肝炎須需定期檢查,包括腹部超音波、血液中的甲型胎兒蛋白等,完整追蹤且缺一不可。
肝膽腸胃專科診所醫師林榮良指出,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後,若病毒存留在肝髒和血液中,可檢驗出血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續6個月以上,就稱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帶原者具傳染力,會藉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給他人。
林榮良說,慢性B型肝炎若不控制,會導致肝髒纖維化,近年臨床研究證實,患者長期持續使用低抗藥性的抗病毒藥物,可以逆轉肝纖維化。
胡必雄建議,在首次治療使用抗藥性較低、長期使用安全性高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較不易產生抗藥性,倘若出現抗藥性病毒,有可能會出現肝指數上升、肝髒發炎,嚴重甚至急性發作,就需加藥或換藥。
健保署已有條件開放慢性B肝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抑制病毒需要長期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胡必雄指出,若貿然停藥而未達到治療效果,恐怕會有病毒復發的危險。部分患者服用抗病毒藥物後,回診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回到正常,誤認為已經痊癒就自行停藥,但其實肝功能指數雖顯示正常,可能只是短期或一時,要達到停藥標准,必須由肝膽腸胃專科醫師作專業判斷。
為避免錯失預防肝癌與肝硬化時機,林榮良呼吁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應主動與醫師配合,定期檢查追蹤,衛福部設有照護追蹤計劃,民眾若不明了本身肝炎狀況,也可到肝膽腸胃專科醫療院所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