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生長激素:預測肝移植後功能及存活情況

生長激素:預測肝移植後功能及存活情況


  根據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肝髒移植後穩定化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的血清水平能夠預測肝移植後患者的長期存活時間,並與移植物以及肝髒功能相關聯。

  “這項研究第一次證明了IGF-1血清水平的迅速恢復與患者獲得長期生存時間和接受肝移植患者較短的住院時間是有關聯的,”研究人員寫道。 “這個標志物也被證實為肝細胞儲備功能的可靠指標,並能夠識別介於標准和擴展標准供體肝移植之間的不同的恢復模式。”

  根據研究,在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之間,研究人員評估了31名患者在進行肝移植前、肝移植後30、90、180天及1年的IGF-1血漿水平。同時研究人員也分析了各種供體及受體的特點,並調查了IGF-1對存活時間的影響以及IGF-1與肝髒測試的相關性。

生長激素:預測肝移植後功能及存活情況

  總的來說,61.3%的患者(n=19)在術前IGF-1血漿水平較高(平均值&plusmn;標准誤:6.3±0.9ng/mL)。然而,患者肝移植術後15天血漿IGF-1水平有所增加(102.7±11.7ng/mL;P<0.0001),但是之後便回到正常穩定水平。

  肝移植(LT)術後1年,24名存活患者中三名出現了病理性的生長激素的增加。這些患者的術前IGF-1水平較低(平均值±標准誤:29.5±2.1ng/mL)。

  研究人員指出:“肝硬化的病因不會影響基礎IGF-1水平,但肝功能不全的MELD評分與肝移植前的IGF-1水平成明顯的負相關。”

  從移植後的第一個月起,接受65歲或更高齡的供體肝行移植術的患者,其IGF-1血清水平一直特別低,這樣的差異一直持續直到移植術後1年。

  相關分析表明IGF-1與膽紅素的血清水平在移植術後15天(P=0.0320)、30天(P=0.0368)呈現負相關。此外,IGF-1和血清白蛋白在移植術後30天(P=0.001)和90天(P=0.003)呈現正相關。

  多因素分析發現在移植術後15天內IGF-1的正常化是與存活時間增加3年相關聯的唯一預後因素(P=0.0484)。

  研究人員總結道:“要證實生長激素/IGF-1軸在肝移植手術前後的臨床和預後意義,是需要研究更大樣本量的患者的。然而,在一個純推測基礎上,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IGF-1可以代表一個新的供體特異性定性分析標准,用於確定哪些移植物是不能承受手術、低溫保存、再灌注帶來的損傷的,甚至最終會導致高風險的移植物衰竭。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